2023年3月2日星期四

Tesla 2023 Investor Day 有感 (2) - 怎能不欣賞Elon Musk 這個為"anyone who is an investor in Earth”設想的Engineer?

 Investor Day 一開始就好符合Elon Musk之前的簡介


“I really wanted today to be not just about Tesla investors who own stock, but really anyone who is an investor in Earth,”

Elon Musk 提到 invest "$10T USD" (大約是美國全年一半的GDP) 去達到Master Plan 3 - sustainable energy economy

有啲人一聽到就一定即刻鬧 "又發夢"。

但Elon Musk解釋左: $10T 大約是全球經濟GDP 的10%,
攤分10年, 就是每年用"1%"的GDP 去建構呢個全球 sustainable energy -- Elon Musk 係提出緊一個 "(as far as reasonably) practical solution" 比全個地球既人類

How can you not appreciate this Engineer, Elon Musk?
(Sor, 真係宜家晚上10點半先有時間開始睇Investor Day Video, 今朝返工前只睇左富途文字Summary)



Tesla 2023 Investor Day 有感 (1) - 建立Tesla的能力圈,需要一定程度Engineering背景

 Tesla 係一間好特別既公司。

如果你有Engineering 背景,聽得明Investor Day大部份內容 + AI Day部份內容,你會感到excited & 對未來世界有一份期望,驚訝 Elon Musk & 佢既團隊,雖然好天馬行空,好Dream Big,但科技(工程)實力真係好強,呢個亦係Tesla護城河強大的一個重要部份。

佢地既願景,如果真係可以成真的話,除左Tesla呢間公司外,目前無乜其他人/公司可以做到。

[補充: 一項高科技的技術 (technology),需要「普及」先可以真正應用改變世界;
要「普及」,就需要降低成本,做到量產;
而一間「牟利」的企業,才有足夠motivation去以最低成本、最佳效率實現量產;
這需要到成本控制、Supply chain management、Demand management、還有銷售技巧 (business technique);
That's why, 單是科學家難以令技術普及化、單是Businessman也無法創造改變世界的科企。
科技及商業技巧同樣重要 —— 而Elon Musk就係一個兩者結合的企業家 (Entrepreneur)]

但如果你同一般華爾街Analyst一樣,只關注幾時有新車款推出,無興趣理會 (或者根本聽唔明)佢講既科技/工程內容,咁可能你會覺得4個鐘頭都係Bullshit、係度吹牛、好悶。

簡單舉一個例,Elon Musk 講重新design assembly 車的工序、展現人型Robot Optimus 可以用靈活的手指 (Do you understand what is "degree of freedom"? Do you know 每多一個"freedom",係複雜N倍? 就好似 由 x+y=1 變成 x+y+z=1 呢條formula 咁複雜N倍) 去精準抓住微小既螺絲。

普通投資者可能覺得無乜特別、關投資乜事?

但Engineer 會見到,其實背後蘊含好強既科技實力,而呢個,咪就係Tesla 護城河既一部份。

真正長遠投資, 係分析一盤生意、一個商業模式、一間企業的護城河。

事實擺在眼前,不同人有不同「能力圈」,有啲企業的護城河不在你能力範圍,咪就係咁解。



2023年1月9日星期一

如何應對重倉的股票股價大跌? 順便update 下近況

 這blog文與Facebook page post相同,只是copy在這裡留個記錄。


首先,當然要確認該股票基本面&前景有冇影響


第二,常常提醒自己 專注在 儲了幾多Tesla Shares 數目,而不是 個倉跌到剩返幾多現金價值


心頭好 在百貨公司 跳樓價大平賣wo! 不值得高興嗎?


如果無呢個股價大跌,我係無可能儲到咁多Tesla shares


第三,亦係最最最重要,是投資者在股票市場生存到,生存唔到去等到Tesla股價復蘇,儲幾多shares 都係假。


第四,遠離股票市場 & 報價機,近日工作忙碌比左藉口自己停止左寫blog, 其實都有好處,可以幫助自己遠離市場,每天碌股市都唔多過5分鐘


市場好多雜音,升市時 好消息放大,跌市時壞消息放大,其實兩者一直同時存在,重點亦不是Tesla 大減價導致2023 earning 會跌幾多(FSD subscription rate升左,可能有驚喜呢?who knows),而係中長線內在價值多少,有冇大改變,才是關鍵


不少人可能好擔心我在困境中,所以唔敢寫blog😅

其實不是,工作忙碌左係有回報既,我和太太近期人工都接近double, 經濟環境有史以來最佳狀態


寫住咁多先,另外岩岩去完日本北海道玩雪返黎,其實每日過得好開心😎

2022年8月7日星期日

2022年7月份月報 -- Tesla Q2 業績勝筆者預期

 I. 組合表現

截至2022年8月5日,筆者組合最新持倉如下:


根據2022年8月5日IB數據,筆者組合YTD回報為-15.98%,上月YTD回報為-29.19%。同期,S&P500 回報為 -13.03%,納指-18.72%,恒指-11.57%。 現時組合沒有任何槓桿



II. 本月交易

i. 按計劃增持TSLA

上月筆者因為預期TSLA 業績會遜預期,而同時市場未調低其deliveries  & 業續預期,為了儲更多 Tesla股票,筆者因此在$712減持了部份持股 (自以為聰明 & 貪心惹的禍),並同時設定了 $675, $650.2, $625.2, $600.2, $575.2, $550.2 限價盤。

最終,在$675 及 $650.2 買回了部份持股,但未及減持的一半。

買入 TSLA @ $672 、 $650.2

然而,TSLA Q2 業績勝筆者預期,果然優質股總有驚喜,股價亦在業績後爆升!筆者亦因此因小失大,需要等待市場給予機會再次買回早前減持的TSLA股票。這次對筆者的提醒是:

1) 不要嘗試time the market

2) 要謙卑,不要自以為比市場聰明/知道更多資訊

3) 優質股能帶來驚喜,不要輕言在低於合理價值賣出。


ii. 極少量增持GOOGL

由於TSLA股價的爆升,找不到增持空間,而手持現金亦不舒服。同時,Google因為股價下跌 & TSLA 股價上升,令持股比例跌穿4%,所以筆者在GOOGL $108.41 (分拆後) 增持了極少量,將比例重新上調至4%水平。

買入 GOOGL @ $108.41


iii. 阿里

今個月阿里計劃在香港雙重上市,算是利好,一方面可以處理美國退市風險,另一方面可以開通滬深港通,讓北水能買入。然而,另一方面阿里被納入美國預摘牌名單,市場重燃對阿里及中概股的退市風險,加上大股東軟銀減持,阿里在8月份出現暴跌。

筆者有心大心細考慮要否增持阿里由3%至4%水平,然而,過去兩年阿里的護城河正不斷減弱,連最看好的阿里雲也增速放緩,將來亦未必做到媲美Amazon & Microsoft 雲業務的經營利潤率水平。因此,筆者選擇保持觀望。

阿里公布Q2 業績後,筆者最近工作較忙碌,所以亦未仔細睇業績。從表面數據來看,業績算平平,不算大有驚喜,阿里雲同比增速亦只有10%,這裡有點失望。

交易: 無


III. TSLA Q2業績

Tesla 在7月20日盤後公布了Q2業績,勝筆者預期。Adjusted EPS 為 $2.27,大勝市場$1.82的預期,主要是因為 1) 提前出售了虧損的Bitcoin ; 2) Operating expense 比預期中少

Automotive Gross Margin
Automotive Gross Margin由上季的32.9%,下調至本季的27.9%。 Gross Margin下調屬預期之內,因為高效率的Giga Shanghai 因lockdown 停工了接近1.5個月,而且亦有re-start cost。

此外,早前Elon Musk 形容Giga Berlin & Giga Texas 為"Gigantic money furances" , 有 "billion dollars loss" ,這兩間 Giga Factory 的巨大支出,主要是納入Cost of Revenue,而非Operating Expense,所以亦反映在Automotive Gross Margin 的下跌。

Energy generation and storage
筆者認為本季業績的另一個亮點。Energy revenue $866mil,同比增長8%,環比增長40.5%。重點是,本季 Energy gross profit 為 $97 mil,環比由虧轉盈,gross profit margin 11.2%,為有史以來最高,亦遠高於之前的頂峰 -- 在2021Q2 的2.5%。

若果Energy業務在未來幾季的gross profit margin 能穩定在10%左右,意味住這業務開始能穩定貢獻盈利。若果電池 & chips 供應充足,Energy 業務未來有望帶來強勁增長,成為僅次於Automotive 的第二大業務。

Service and others
此外,Service and others業務 今季revenue $1,466mil,同埋增長54.2%,環比增長14.6%。重點同樣是,本季
Service gross profit 為 $56 mil,環比由虧轉盈,gross profit margin 3.82%,為有史以來最高,之前的頂峰為在2021Q4 的1.5%。同樣是一個good sign。

雖然Service利潤率目前仍是較低,但未來Supercharging network 帶來的盈利仍有看點,而Insurance 潛力巨大,但中短期可能亦難以達致收支平衡。


Conference Call 的亮點
筆者亦歸納幾個Conference Call上的重點:


- 4680電池的Model Y 在2023年才會大規模量產 (有望進一步提升gross profit margin),2022主要仍是以2170電池為主;

-2022年底的目標仍是140萬deliveries, 是"difficult but possible" 的目標。目前已經常出現 30,000 vehicles / week (年化產能約 1.5M,主要是 Fremont & Shanghai的功勞),年底的目標是 40,000 vehicles / week (年化產能是2M,Elon Musk自己都說這目標 "challenging")。 目前GigaBerlin 的產能約1,000/week,GigaTexas 不足1,000/week,主要是缺乏4680電池去ramp up GigaBerlin & GigaTexas production,所以2022年底140萬deliveries 的目標並不容易

-之前因為預期Shanghai shutdown延長,減持了75% bitcoin 以增加現金儲備,但未來open to buy back bitcoin (最好不要, haha);

-若果預期未來6 - 12個月通漲下跌,有機會輕微減價;

-面對AI Director的離開,Elon Musk仍有信心年底能 solved FSD

-Elon Musk認為未來數年50% YOY growth 的最大限制是 "rate of battery production",特別是rate of refining Lithium into ultra-high purity battery grade hydroxide。若果Supplier無法解決這個問題,Tesla會自己參與 refining Lithium

-預計GigaBerlin 的產能在2022年底或2023年頭實現 5,000 vehicles / week (年化產能25萬);並在2023年底有機會實現 10,000/week (年化產能50萬,這意味住GigaBerlin 從開幕到實現Full production capacity, 需要接近2年時間!)

-FSD 的定價會在2022年底上調,之後才會開放 wide Beta (即任何想使用FSD Beta的,都可以使用,不再局限於分數高於 9X分的人士,應該只限美國),目前FSD的定價ridicuolously cheap,大部份人並不了解FSD的價值  (筆者之前提過,所有vehicle 已預埋FSD所需的硬件,訂閱FSD的邊際利潤毛毛估可能高達 80%,認為Tesla是單純一間 car company / hardware company,都是不了解TSLA的 business model)

-在AI day方面,Elon Musk提及 Tesla 在AI方面的progress,超越大多數人所想


IV. Tesla Shareholder Meeting

8月4日Tesla 舉行了Shareholder Meeting,除了批准股份1拆3,Elon Musk也發表了講話。由於最近工作極忙碌,筆者也未看其內容,只從網絡上看了一些雞精Summary,其中最大亮點為:

"Ultimately ended up building 10-12 Giga-factories with output of 1.5-2M units"

過去,筆者亦認為2030年20M產能的目標,之所以極困難 (but still possible),就是需要興建接近20間 1M capacitiy的GigaFactory,需要搵地方、需要同當地政府去溝通 (想起GigaBerlin 冗長的approval)、需要時間去ramp up production (GigaBerlin 就需要接近2年去ramp up from 0 -> 500K/year)

然而,Elon Musk 這次提及最終只會有 10 - 12間GigaFactory,每間Factory 1.5 - 2M 產能 (Fremont除外),這就令進度大幅超前,2030年20M的目標變得更有希望,因為:

1) 目前已有3間Giga Factory (Shanghai, Berlin, Texas),所以只欠  7 - 9間Giga Factories。其中,印尼已與當地政府確認會建廠,Elon Musk亦曾經提及會考慮在 北美 / Canada 多建一間Factories,所以這兩間已在計劃上,預計2022年底或2023年頭就會正式公布,實際上只欠 5 - 7 間GigaFactories

2) Elon Musk提及每間Factory會有1.5M - 2M產能,意味住包括GigaBerlin (設計產能500K,正在計劃擴建)以及 印尼 (第一期設計產能約500K)。 可見Tesla 在找地方建廠時,可能已預留附近有足夠地方擴建至 1.5M 甚至 2M產能,包括Berlin & 印尼。 擴建所需的時間會比建新廠少,而且可以與建新廠同步進行,所以目前來看,Tesla建廠的進度並沒有滯後。

筆者本來預期未來每間新建的GigaFactory 設計上都至少是GigaTexas 的standard (1M產能和效率),現在看來,情況比我預期更樂觀。

無論如何,即使Tesla 2030年只有1,000萬產能,亦已經令目前股價有足夠回報率 (>>15%年回報)。若果Tesla 2030年能實現2,000萬產能,就視為BONUS好了 :)


免責聲明:以上純粹筆者個人投資操作和記錄,可能存在嚴重個人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讀者必須自己做功課、並為自己的投資決定負全責。







2022年7月5日星期二

2022年6月份月報 - 短暫減持 為了未來增持更多Tesla

 I. 組合表現

截至2022年7月1日,筆者組合最新持倉如下:


根據2022年7月1日IB數據,筆者組合YTD回報為-29.19%,上月YTD回報為-27.74%。同期,S&P500 回報為 -19.74%,納指-28.58%,恒指-4.82%。 現時組合沒有任何槓桿



II. 本月交易

i. 減槓桿

聯儲局6月16日公布議息結果,加息75點子。 這是由於早幾日的通漲數據超預期,所以是罕有地在議息結果前幾天才放風要加快加息步伐,由起初的50點子提升至75點子。

可以預期,7月份的議息結果亦大概率加75點子,9月也大概率會加50點子或以上。

年底的利率,已由起初的預期2.5%左右,大幅上調至約3.5%,而且2023年也有機會進一步加息。這不但 
1) 影響企業的估值 (見以下註解),
2) 影響市場氣氛,增加股價的波動 (對槓桿組合有較大影響),
3) 增加了槓桿借貸的資金成本 (例如 IB美元 1st tier 是基准利率 (BM) + 1.5%, 年底3.5%基准利率意味住借貸成本預期會升至5%)

[註: 不論用PE還是DCF估值,都要考慮Risk Free Rate。例如:
Risk free rate 3%,股票的P/E估值不應多於30-33倍 (1 / 3% = 33.3);
Risk free rate 4%,股票的P/E估值不應多於25倍 (1 / 4% = 25);
Risk free rate 5%,股票的P/E估值不應多於20倍 (1 / 5% = 20)]

此外,美國及環球的經濟衰退風險上升。各大行也紛紛調高經濟衰退預期、以及調低企業的預測盈利。若有睇開匯君兄的頻道,應該會知道歐洲和日本的情況其實比美國更差。歐洲的經濟衰退情況似乎無法避免,而美國亦似乎難以軟著陸。
(筆者也認為美國會出現GDP負增長(衰退),才能從供求方 (Demand side) 舒緩通漲問題,除非供應鍊問題能在美國出現衰退前解決或舒緩,但暫時未有此跡象。)

基於以上兩大因素,筆者也下調組合槓桿比率,由23%的槓桿,直接下調至無槓桿。除非:

1) 優質企業的股價繼續暴跌,令估值非常吸引,即使有5%以上的借貸成本,也值得槓桿買入
2) 聯儲局的加息政策有變,開始不加息、甚至考慮減息 (這意味住通漲見頂;或供應鍊問題獲解決;或經濟開始轉差甚至衰退,企業盈利大幅下滑)。


因為減槓桿而賣出 (基本上就只保留了最有信心的三隻股票,以及奉獻了的完美醫療):

AAPL @ $130.86 (清倉)

MSFT @ $244.63 (清倉)

GOOGL @ $2,121.27 (減持)

TSM @ $85.68 & $84.68 (清倉)

META @ $161.25 (清倉)

V @ $189.91 (清倉)

9988 @ $102.8 (減持)


ii. 預期Tesla Q2業績遜預期,短暫減持為了未來增持更多

事先聲明,美其名這叫作「策略性減持」,但實際上這是一個 bet (賭注),並不值得仿傚。筆者的目的只有一個 —— 以有限的資金儲更多Tesla 的股票

事緣筆者一直有追蹤開 Twitter "Troy Teslike" 對Tesla deliveries 的預測 (Tesla的股東必定要follow他的Twitter!),所以很早就預期Tesla Q2的 deliveries 大約只有 240尾 - 254k。

然而,當時各大行仍未下調Tesla Q2的預測,普遍仍預期有~270k的 deliveries,這差異可能會對Tesla股價有下調壓力,此為其一。

其二,Tesla在最近一次訪問中,提及Giga Berlin & Giga Texas 是 "gigantic money furnaces" (巨大的金錢梵化爐),因為幾乎沒有產出 (產能爬升比預期慢和困難),但每月有巨額支出(人工、ramp up 的資本開支, etc.),所以"are losing billions of dollars"。 這是筆者之前有所忽略的地方,Giga Berlin在3月22日開幕、Giga Texas在4月9日開幕,所以Tesla Q1尚未反映這兩間giga factories 的operating expense (esp. 人工)。因此,Q2的盈利、profit margin (or free cash flow margin) 必定遠低於Q1

有人提出Elon Musk 這裡指的 "are losing billions of dollars" 是指 因為產能爬升比預期慢,所損失的機會成本 (即賺少左錢),並非真的虧損。筆者不排除這個可能,然而,筆者有刻意重聽 Elon Musk 這段interview,但未聽見Elon Musk有清楚表達是哪個意思,筆者認為兩者皆有可能。

加上比特幣的暴跌,筆者認為Tesla Q2的業績會很難看 (當然FCF會好很多,因為比特幣的暴跌是non-cash loss),甚至有心理準備會接近無盈利甚至虧損。由於當時各大行未有調低Q2 deliveries預測,所以筆者認為Q2業績也大機會遜市場預期,屆時也會對股價有下行壓力。

其三,Tesla預期在7-8月公布差勁的Q2業績 (執筆之時, 已確認是20/7盤後公布),而7月聯儲局極大機會加息75點子,屆時市場氣氛預期一般、股價波動也可能較大 (包括因為Risk free rate上升而進一步下調估值),所以Tesla 在Q2業績公布後,有頗大機會股價出現下調,屆時是良好的買入機會作長線持有。筆者亦預期Elon Musk 在Q2電話會上會給出極樂觀的Q3&Q4指引,屆時股價可能會有輕微反彈。

[註:重申,這是一個Bet,價值投資者不應嘗試預測股價走勢;預期股價會下跌所以先行減持,亦並非賣出優質股的理由 (減槓桿控制風險除外)。]

因此,為了抓緊這個有機會儲更多Tesla股票的「可能性」,筆者先短暫賣出部份Tesla股票,並設下了以限價盤 $675 、$650.2 、$625.2 、$600.2、$575.2、$550.2分注買回。 由於這是Bet,筆者也設下contingency plan,萬一Q2公布後業績勝預期、或有其他利好因素 (E.g. 無法預測的宏觀形勢改善、加息預期降溫、FSD 研發完成等) 導致Tesla股價不跌反升,筆者也會在$6xx - $7xx的價位將減持的Tesla股票全數買回

短暫賣出 (為了將來買入更多):

TSLA @ $712.5

減持後,筆者的股票佔比大幅下調至70%,現金佔比增至30%。

重申,筆者雖然預期Tesla Q2業績極差,但仍對2022年Q3 & Q4 樂觀、亦極度好看Tesla長遠發展,基本面也愈來愈強大,對Tesla 長遠看漲的看法沒有絲毫改變。

免責聲明:以上純粹筆者個人投資操作和記錄,可能存在嚴重個人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讀者必須自己做功課、並為自己的投資決定負全責。


2022年6月12日星期日

2022年5月份月報 - 換馬買入更多Tesla

[今個月遲了出月報, 並非因為有太多內容要分享, 而是因為太忙碌、身心亦疲累, 所以一直未有時間寫blog, 亦因此雖然在6月3日已寫了部份, 但筆者亦選擇重寫, 以更新現時portfolio & YTD return] 

一句話就可以總結今個月的月報 -- 換馬買入更多Tesla

I. 組合表現

截至2022年6月12日執筆之時,筆者組合最新持倉如下:



根據2022年6月10日IB數據,筆者組合YTD回報為-27.74%,上月YTD回報為-13.76%。同期,S&P500 回報為 -18.16%,納指-27.25%,恒指-5.56%。 現時組合槓桿水平為1.23,可承受額外40.66%的跌幅。


槓桿水平由上月1.19微升至本月1.23,但可承受跌幅則由上月57.71%大幅下調至40.66%,這主要是因為IB對Tesla 的Margin requirement較高, 近期也有再調高Tesla的Margin requirement, 所以當Tesla在組合佔比愈來愈大時, 即使槓桿比率不變, 組合的可承受跌幅也會明顯受影響。

II. 本月交易

上月份的月報筆者展示了Tesla的強大潛力,因此本月的交易邏輯只有一個,就是換馬買入更多Tesla。 這並不是說筆者不看好其他股票, 只是比較其基本面 & 估值後,  Tesla更吸引。若果Tesla維持現價, Google 下跌至 $1,000 - $1,500 水平, 筆者也不排除會賣出部份Tesla換馬Google, 但這不太可能發生。

賣出:

NVDA @ $174.12 (清倉)

MSFT @ $266.05

AAPL @ $152.84

V @ $194.65

700 @ $332 & $342 (清倉)

9988 @ $82, $81.5, $92, $96.95

GOOGL @ $2292.09, $2119.84, $2304.4, $2319, $2370.19

TSM @ $89.26


買入:

TSLA @ $800.2, $750.2, $700.2, $735, $690.71, $650.2, $721.34, $729.81, $716.01

筆者目前未有計劃"All-in" Tesla, 但不排除若果Tesla 繼續暴跌, 與其他股票比較下更吸引的話, 會進一步提高 Tesla的倉位。 不過相信對於大部份投資者來說, 筆者本金~90% 投放在Tesla 單一股票, 也與 "All-in" 分別不大。


以下內容筆者觀點極為偏頗,重申此blog 只是筆者為興趣而寫, 對自己投資的記錄, 而只為自己的投資負責, 並非教科書, 重倉單一股票也絕非好示範: 

III, 為何選擇重倉買入Tesla?

聖經馬太福音13章45-46節: 「天國又好像買賣人尋找好珠子,遇見一顆重價的珠子,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了這顆珠子。」

今個月筆者剛好在主日學教授這經文, 而思考投資Tesla時, 腦海亦經常浮現這段經文。以上經文是在比喻「天國」, 一位珍珠商人一生就是為了尋覓好珍珠, 遇到一顆重價的珍珠, 不惜變賣所有, 去買這一顆珍珠, 而「天國」就是值得我們撇下所有去換取的那顆無價珍珠。

一隻Tesla 股票當然遠遠不及天國的重要 (認真)。然而, 投資者又何嘗不像這珍珠商人, 在投資生涯就是為了尋找值得長期持有的超優質資產?(當然, 變質了, 就要換馬更優質的資產)

又好像買賣人 (投資者) 尋找好珠子 (優質企業、股票),遇見一顆重價的珠子 (超優質的企業、股票),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 (其餘持股),買了這顆珠子 (為了買入更多這股票 / 珍珠的碎片)」

而對筆者而言,在筆者的能力圈內了解手上持股後,Tesla正是筆者眼中能理解的情況下、最優質的企業和股票,在合理甚至便宜的價格下值得筆者變賣其他持股, 為了儲更多 Tesla 的股票

從注資合夥做生意的角度 (投資=老闆角度),假若筆者手上的資金只能投入參與一單生意現價的Tesla正是我最樂意投放資金的生意,除了增長潛力巨大外,Tesla這企業正在解決世界最重要的難題之一 —— Energy Transition。這才是世界真正需要面對和解決的難題,而不是元宇宙、或是iPhone 的規格和鏡頭愈來愈升級等。

此外,當然不得不提有Elon Musk 這位世上最出色(之一)的工程師和企業家為我工作。 不少人認為Tesla 缺乏 3M 中的Management,但筆者卻認為Tesla 擁有眾多企業中最出色(之一)的Management能力,從成本控制、上下游及原材料的控制、激勵員工的能力、直銷的經營模式、驚人的換代及進步速度等,可見一斑。


能力圈

筆者能力有限, 但筆者開始深入了解 Tesla 的基本面 & 追蹤Elon Musk的一舉一動後,筆者發現自己「沒有能力去理解其他企業像Tesla 般深入「沒有能力」自己去預測其他企業未來的盈利和現金流情況如Tesla「沒有能力」去判斷 其他企業每額外投資的$1,是否用得其所、能為投資者帶來 > $1 的價值, 如Tesla

舉筆者以往的幾隻重倉股為例 -- 騰訊、阿里巴巴、Googl, 以下問題對股東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但筆者沒有能力解答:

騰訊:網上看到以下資料, 騰訊2020年Q1收入 1081億, 2022年Q1收入1355億, 2年間收入增長了25%;然而,同其員工人數增長了81%、人力成本增長了94%,人均年薪維持100萬人民幣左右 (月薪8萬多人民幣, 在內地是相當高的薪酬)。

人力成本的額外投入,是否用得其所?是否能帶來ROE > 15%的回報? 會否出現薪酬過高 (=高於產出)、過多冗員的情況? 筆者無法回答

(對比Tesla,過去時間人均產出不斷上升,Tesla亦會定期裁走bottom 10%,效率欠佳、與公司發展方向不一致的員工,這亦展示出Tesla 強大的管理能力和控制成本能力 (包括Operating expense,即使Tesla 已有接近10萬員工,與騰訊相約。)

阿里:目前燒錢額外投入的新業務,例如高鑫、盒馬、大潤發等,固然有協同效應,是否用得其所、能否為股東帶來更大價值、能否帶來 ROE > 15%的回報? 阿里的雲業務是強大的增長點,但能否做到與Amazon、Microsoft等相近的利潤率/ FCF margin筆者無法回答。

(對比TeslaEV以外額外投入的新業務 (包括 Supercharging network, FSD, robotaxi, Energy Storage, 以至AI Optimus等) 都是龐大的市場,亦是世界需要解決的難題,能預見成熟後有至少10-15%以上的profit margin,而Elon Musk強大的控制成本能力 & First Principle,也能預見新業務不會有太多無謂的燒錢)

Google: Google 約有135,000員工,中位數年薪$134k USD,即月薪$86k HKD,同樣會否出現人手過剩?公司敢不敢像Tesla 在輿論下精簡人手? YouTube的商業模式非常厲害,對下廣告的商戶絕對有定價權,但subscription service 未來又有沒有加價能力?有沒有能力加價的同時,增加市場滲透率?如何阻止VPN 下收費減少的Bug? 若VPN的Bug處理後,會否因為定價過高而令市場滲透率下跌? 筆者也沒有明確答案


Dream Stock?

不少人認為Tesla是Dream Stock,筆者認為必須先搞清楚是 基本面 dream? 還是估值上 dream?

基本面dream?

一間企業未來能否成功,無需等到所有業務成熟、增長放緩才知道它已成功。正如一個學生未來會否有一番成就,在大學甚至中學階段已經可以開始判斷。更何況 Tesla 已經無需倚賴債務來發展(無負債)、已經有穩健增長和自由現金流、並已經明確列出它未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發展藍圖 -- EV、FSD、Energy Storage、AI Optimus 四條S curves

有些人認為EV 只是過渡性產物,未來Hydrogen car 才是真正的趨勢,這是對行業認知不足 (能力圈)所致,除了因為Hydrogen fuel 本身並非良好的Energy storage 、 electrolysis 的效率不佳外,EV 能夠在家中充電(特別在外國)、而家庭又可以自建solar panel 提供電源。此外,隨著未來Solar power & energy storage的普及,即使未來用電量大增,未來電力的成本亦會變得相當低。而EV,亦是自動駕駛的先決條件hydrogen fuel 的battery cell 或能應付駕駛,但無法應付自動駕駛的運算能力和電耗

有些人認為未來其他車廠能推出比Tesla 更好的產品、Tesla無法保持EV龍頭地位。若果Tesla目前放慢腳步,的確其他車廠有機會catch up、甚至超越Tesla。然而,Tesla 現在仍然以驚人的速度去不斷改善其產品、優化其生態圈投資並不是找銷量的王者、而是利潤 (or 自由現金流) 的王者。哪怕未來一間車廠以性價比極高的產品、 搶佔EV市場市佔率第一 (像小米的手機),憑藉Tesla的品牌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自動駕駛技術含量,Tesla 也大概率是EV市場利潤的王者

估值面dream?

Tesla 以往的確無法估值, 但從2021年有穩定盈利 (& 現金流)開始, 已經可以開始估值。筆者多次提及, 2021年的Tesla 是價值投資者開始進場的年份。 而2022年Tesla的估值更是落地

以自由現金流倍數角度 (P/FCF) (事實上, Tesla相當優質, 賺取的盈利現金含量極高, 所以盈利也與自由現金流相近)。目前每賣一輛車, 扣除cost of good sold & operating expense後大概有$10,000 USD 的盈利 (自由現金流)即使未來EV可能降價, 但隨著FSD take rate上升、4680電池節省更多成本、新銷售車型 (Cybertruck, Semi, Roadster) 比Model 3 & Y 有更高的profit margin等,大概率能維持平均$10,000的盈利 (自由現金流)

目前$700股價的Tesla 市值約 $7,200億。

2022年:預計 140萬 delivery, 不扣除growth capex 下能帶來約 $14b USD 的自由現金流, 即預測P/FCF 約 51倍。

2023年:預計能保持有+50%增長, 即210萬delivery, 不扣除growth capex 下能帶來約 $21b USD 的自由現金流,  即 預測P/FCF 約 34倍。

2024年:預計能保持 +50%增長, 315萬 delivery, 不扣除growth capex 下能帶來約 $31.5b USD 的自由現金流,  即 預測P/FCF 約 22.8倍。

2025年:預計能保持 +50%增長, 470萬 delivery, 不扣除growth capex 下能帶來約 $47b USD 的自由現金流,  即 預測P/FCF 約 15.3倍

2025年前增長50%會否過份樂觀? 這要看產能方面,目前 

Giga Shanghai + Fremont full production產能約 150萬, 

Giga Berlin full production 50萬,

Giga Texas full production 100萬,

Giga Shanghai 已落實擴建 第2座工廠, 預計2025年前額外 45-50萬產能,

Giga Berlin 亦已開始覓地擴建, 預計能在2025年前額外 45-50萬產能,

已落實印尼會建廠, 預計能在2025年前達到第一階段 50萬產能。

Total: 在未有公布新一間Giga下, 已secure 2025年前有450萬的產能。


IV. 其他重要事件

騰訊業績

業績分析可參考唐朝文章 [按此]。

筆者點評:騰訊仍是國內互聯網企業龍頭,但三大業務 遊戲、廣告、投資業務也大受打擊,甚至是基本面的質變未來轉營 to B業務大概率能成功,但能做到多少利潤率、能否像過往般出色,筆者無能力回答。雲業務方面,比起阿里有更大的不確定性,同樣無能力回答。


阿里業績

業績分析可參考小薯兄的3篇文章 [按此]。

筆者點評:2022年是新的起點, 不要妄想阿里能短期內回到之前有二選一皇牌下的風光情況

Profit margin方面, 隨著天貓自營、高鑫、盒馬等的收入佔比逐漸提升, 可預期阿里的整體利潤率會持續下降, 直至這些新業務 & 雲業務出現拐點

早兩年達成10億國內用戶是一大亮點。而雲業務實現盈利也是亮點, 但未來能否做到與Amazon & Microsoft 相約的profit margin, 仍是未知之數, 筆者無能力回答


免責聲明:以上純粹筆者個人投資操作和記錄,可能存在嚴重個人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讀者必須自己做功課、並為自己的投資決定負全責。


2022年5月4日星期三

2022年4月月報 - FAAMGT 公布業績, Tesla更新估值

 I. 組合表現

截至2022年5月4日執筆之時,筆者組合最新持倉如下:



根據2022年5月3日IB數據,筆者組合YTD回報為-13.76%,上月YTD回報為-0.44%。同期,S&P500 回報為 -12.39%,納指-19.53%,恒指-9.49%。 現時組合槓桿水平為1.19,可承受額外57.71%的跌幅。




II. 本月交易

本月交易背後的投資邏輯主要是兩點:(1) 減槓桿(2) 在合理價盡可能買入更多Tesla

1. 在Tesla股價回落前,以減槓桿為主,減持手上估值合理區頂~偏貴的持股。(TSLA, AAPL, MSFT, NVDA, MC, V)

因為減槓桿而賣出:

TSLA @ $1092.2、$1096.5 

AAPL @ $174.3、$170.8、$171.5

MSFT @ $299.3

V @ $226.2

MC (LVMH) @ $652.8

NVDA @ $270


2.在Tesla 股價回落前,由於早前減槓桿保留了子彈,當優質股估值變得吸引,開始動用槓桿分注增持 (9988, TSM, Google, FB)

Tesla 股價回落前的買入:

TSM @ $103.2

GOOGL @ $2589.7、$2421.8

FB @ $190.4

9988 @ $98.45、$88.6


3. 其後因為Elon Musk賣Tesla (事後才知道)以secure資金完成Twitter 收購,Tesla 在公布亮麗業績後股價顯著回落。換馬增持Tesla 就成為了最優先的選項!

因為換馬TSLA 而賣出:

AAPL @ $164.8

MSFT @ $284.1

MC (LVMH) @ $606.1

FB @ $195.8 & $200

700 @ $372.2


Tesla 股價回落後的買入:

TSLA @ $999.8、$898.8、$853.8、$843.5、$835

正如筆者在Facebook page 所言,感謝Elon Musk今次的賣出,令我可以將之前$1095 減持的部份持股,全部以特價買回


III. 大事回顧

1. 香港疫情回落,新增確診回落至300宗左右,一些限聚和堂食措施也得以放寬,在消費券的輔助下,零售業、飲食業、收租REIT等有望復蘇。

2. 聯儲局加快加息步伐,最新市場預期5月99%加息50點子、6月及7月每月會再加息50點子 - 75點子,變相7月份息率會達1.75% - 2.25%,除了會影響股票DCF的估值導致股價有下行風險外,屆時IB tier 1利息會攀升至3.25% - 3.75%水平,也會更多人減槓桿,變相賣出股票,導致市場的流動資金減少,再度加大股市的下行風險

3. 中國內地經濟數據疲弱,中央繼續放風會放水,包括銀行降準釋放流動資金、監管常態化,口吻由嚴厲反壟斷,改為支持健康發展。正如唐朝所述,當經濟持續向好,以為股票會繼續上升時,就可能會有貨幣緊縮措施,限制企業擴張;相反,在經濟持續向差,以為股票會繼續下跌時,就會有相應貨幣放寬措施,支持企業發展,政策彷彿像一隻無形之手,在刺激與打壓之間游走,想預測股市走向非常困難。長遠而言,剌激與打壓可以互相抵銷,最終投資結果,仍是關乎企業所創造的價值。

4. 俄烏戰爭仍在繼續,市場似乎已消化了對打仗恐懼的影響,但戰爭導致的能源、原材料和糧食價格上升帶來的通漲,仍然影響環球經濟及企業。


IV. FAAMG 公布2022Q1 業績

FAAMG公布了2022Q1業績,網上有很多高質的分析文,所以筆者就不獻醜,只是簡評一兩句:

Meta: 業績其實普通,但MAU & DAU都有上升,釋除了市場部份憂慮。筆者認為FB的Reels做得不錯,亦認為FB將發展重心放在Reels是正確的方向,而元宇宙仍然充滿不確定性,在現階段無法看好。概括而言,FB雖然在Apple的私隱政策下,廣告能力大減,但仍有強大的現金流,有分析師認為如果Elon Musk收購Twitter後取消廣告,原先投放在Twitter的廣告市場份額,有機會被FB瓜分部份,這點需要再觀望。

Apple:營收及盈利都雙beat,而且公布了900億美元的股份回購計劃。以目前估值未來的增長能否帶來15%年回報仍是憂慮所在。另一個憂慮地方是Apple Car。業績電話會上Apple沒有多提及Apple Car的發展情況,之後有報導指Apple 挖角了Ford的高管。坦白說,筆者不太看好Apple Car,因為Tesla的優勢持續擴大,已將競爭對手拋得愈來愈遠。Tesla 的三大優勢 — 品牌、技術、成本控制,三者都不見得Apple 有任何競爭優勢。

Amazon:FAAMG中筆者唯一沒有持貨的就是Amazon。Amazon雲業務增長強勁,但受物流及人力成本上漲影響,電商業務仍是負現金流,未知何時才會改善。筆者多次提及,不喜歡邊際利潤率低的業務,而Amazon的自營電商正是如此。此外,AMZN 投放大量資金發射火箭,建立衛星網絡,是筆者擔憂的地方,筆者認為AMZN難以與有火箭回收技術的SpaceX競爭,因為兩者的成本相差巨大,未見有任何競爭優勢。Amazon的深度分析文,可參考小薯兄的blog文。

Microsoft:業績不錯,雲業務增長仍然強勁,但現時在大部份美股下跌的情況下,Microsoft的估值並不便宜。

Google:Google今季的盈利下跌,主要是投資業務的估值下調影響,不影響核心業務和現金流。核心業務同比仍有相當不錯的增長,但Youtube的增長放緩,環比下跌,有網友表示Q1傳統是淡季,Q3及Q4的廣告業務會較強勁。筆者認為,美國經濟如果真的出現衰退,短期內企業會優先cut廣告開支,對Google會有影響,相信這也是今年Google股價下跌的主因之一。然而,當經濟復蘇時,企業也會大幅度加大廣告開支,屆時廣告業都會面臨強勁復蘇!長遠而言,digital ads 的market仍有相當不錯增長,而Google在同業競爭對手中護城河最強,現時估值也相當便宜!筆者認為在FAAMG中,Google是最吸引的投資,但Tesla更勝一籌。


V. Tesla 公布2022Q1 業績

今次業績筆者特意5am 起身聽電話會直播,儘管存在供應鍊問題及原材料價格暴漲,Tesla仍交出了一份遠超分析師預期、幾乎無可挑剔的業績

Tesla 2022Q1營業收入為187.56億美元,較去年一季度同比增長81%,高於分析師預期的179.2億美元,汽車毛利率躍升至32.9%。一季度GAAP下的淨利潤為33.18億美元,同比增長達658%市場預期為21.56億美元非GAAP下的淨利潤為37.36億美元,同比增長255%。

筆者簡單概括電話會的幾個重點:

1. 盈利超預期有兩個主因,一是regulatory credit 大增,由21Q4 $314 增至 22Q1 $679;第二原因是delivery 雖然比上季微增,但operating expenses 大減,由21Q4 $2234 減至 22Q1 $1857。

2. 扣除regulatory credit 的影響後,

Gross margin ~ 28.8% similar to 21Q4

Profit margin ~25.5% similar to 21Q4

Operating margin ~ 15.6%, > 12.97% in 21Q4

3. Elon Musk估計雖然Q2 受GigaShanghai shutdown影響,但2022年仍能達到150萬delivery

4. 受制於parts 供應問題,solar & energy storage 環比下跌。

5. Tesla 正在研發一款專為robotaxi而設的、冇方向盤&踏板的車型,會在2023年product event 公布詳情,目標是2024年在GigaTexas投入量產。

6. GigaBerlin & GigaTexas 大部份model Y 仍用緊2170 structural pack 電池,因為仍scale up緊4680 production,預計Q3 / Q4 才可以大量使用4680 電池,屆時有望見到gross margin 再改善。

7. Insurance方面,目前在US 3個洲份開放嘗試投入,目標是年底時,美國8成Tesla用家都可以access Tesla保險,未來再考慮outside US。Tesla Insurance 仍在初階段,與傳統insurance model不同。Tesla 非常有passion 去做insurance,不是出於錢的考慮,而是 

i) 可以降低用家的保險成本

ii)藉real-time feedback & score 令用家有incentive drive in safer manner,因為可以節省保費,從而令駕駛 & 道路使用者更安全。


VI. Tesla 更新估值

這次業績有三大亮點令Tesla的估值應該提升

1)Robotaxi 

Robotaxi之前仍是dream. 筆者以往做估值時robotaxi 都用 “if any” 字眼,即最終有機會沒有robotaxi業務。但今次Elon Musk 公布埋落實計劃 & 時間表,包括訂製車型,在2023年有product event,在2024年投入量產。由此看來,robotaxi 最快可能在2024年商業化 (當然,實際時間可能會押後,畢竟Elon Musk的time frame 一向都要預遲 2-3 年)。因此,Robotaxi業務亦應該開始估值

有研究報告指出,燃油車最高的成本是 1) 司機的人力成本; 2) 燃油成本兩者佔了成本接近60%。而Robotaxi 正正節省了以上成本,加上Robotaxi不用食飯去廁所、也不會像司機般疲累需要休息,Robotaxi 有機會比一般的士節省高達 50%的成本。假若FSD真的能做到人類司機的10倍安全水平 (不代表沒有意外,只是意外減少至十分之一),加上定價更便宜,Robotaxi 絕對有能力顛覆美國 (甚至歐洲)的的士市場 (& Uber)!其實也不用強調是否破懷性創新,Robotaxi只是AI 取代部份工種的一個階段,以往我們以為AI最先取代的是保險、會計等工作,但從目前形勢來看,更先被AI取代的工種會是司機

Robotaxi的發展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Robotaxi的擁有權仍屬 Tesla (或合作公司),另一種是Tesla車主的車在空閒時,可以加入robotaxi網絡,車輛為車主賺錢 (對應Master Plan 2),而Tesla分佣,或兩者並存。

現階段來看,一旦發生了交通意外,前者的法律問題更容易處理,後者法律責任誰屬的問題有爭拗點。(例如一旦發生交通意外導致人命傷亡、車主有沒有法律責任?若果不是自動駕駛軟件出現問題,而是因為車主對汽車疏忽保養,導致硬件故障,又如何?)

所以在初階段,只有前者的可性能更大

然而,Robotaxi 商業化初期,仍是以教育市場、讓市場適應為主,加上定價會比一般Taxi低,所以未必有盈利。此外,筆者預期Robotaxi 車型的年產量在初期應該只有約1~5萬輛。

此階段,市場 & 投資者可以用DCF 或 Price-to-Sales ratio (P/S) 去估值,例如預期 10% Operating margin,可以 3倍 P/S 作估值 (對應盈利後~30倍P/E),

這裡筆者可以提供一些數據供參考,美國現時的Taxi定價為 US$2.70 / mile (預計Robotaxi的定價可能會比傳統Taxi平 30 - 50%);

此外,美國2018年大約有20.7萬的士司機,這些司機一般是12-hour shift,所以預計美國現有的的士數量約10萬架,未計Uber

美國大部份人都會自行駕駛,而Bus & Train 的班次比較疏落 (視乎洲份而定),如果Robotaxi 未來真的做到價錢與 Bus fare / Train fare相約,相信Robotaxi的需求會大增,相同價錢可換來私人空間!

此外,Robotaxi更龐大、更早實現的市場會是物流市場 --  Tesla的Semi。由於是商業用途,自動駕駛可以比聘請物流貨車司機 & 燃油貨車節省 50%的成本,而疫情後貨車司機人手短缺導致他們的工資大幅上漲,所以只要自動駕駛成熟,企業有極大誘因去使用Robotaxi。這部份也會比的士市場更早實現正現金流和盈利


2) Insurance

Tesla Insurance 的發展時間表也愈來愈清晰,2022年尾開放給80% US user,之後再對其他國家開放。

Tesla Insurance的定位在現階段不是賺錢,而是降低用家的保費及鼓勵用家更安全去駕駛。所以這業務不宜給予太高估值。

然而,Tesla Insurance 更大的影響是增強Tesla的生態圈 (Ecosystem),令Tesla的汽車與其他廠商有更大競爭優勢,令更多潛在車主選擇Tesla,也令Tesla的車主未來換車時也很難離開Tesla的生態圈。

由於電動車採用一體化壓鑄工序 (也愈來愈多車廠加入用此技術,除了是成本的考慮,也是減省汽車重量,從而提升續航、加速表現、減少所需電池包等考慮),所以發生事故後,維修費用及保險費用遠高於一般燃油車。Tesla 車主有極大誘因使用Tesla Insurance 從而降低保費

假若購買Tesla後,除了品牌、科技感、Supercharging network等因素外,養車成本(保費)被其他廠商的電動車更便宜,也會增加買家購買Tesla的誘因

而購買Tesla進入其生態圈後,就可能會進一步購買其 Premium connectivity subscription (包括Music, Live Traffic visualization, Satellite map, 哨兵模式等)、Wall Charger、甚至Power Wall 和 Solar Roof 等,也會使用Tesla 的Supercharging network (長遠利潤率會達10%)

此外,由於Tesla Insurance 會根據用家的駕駛表現評分,從而決定保費。若果常常使用FSD能帶來更高評分、帶來更低保費,也會有誘因令用家subscribe FSD,變相提升Tesla FSD 的 take rate。由於Tesla 的車輛已經預埋FSD所需的硬件,所以subscribe FSD 的邊際利潤極高,毛毛估有機會高達80%

總括而言,Tesla Insurance 業務在財務上未必能帶來龐大的估值,但可以強化Tesla的生態圈、競爭優勢和護城河,並會在Tesla的核心業務上間接反映


3) 每輛車的盈利連續3季達~ $10,000USD

筆者以往做估值時,都是以每輛車盈利$6,000USD 進行估值,得出30倍P/E下,1,000萬年銷量對應 ~  $1,800 、2,000萬銷量對應 ~ $3,600。而其他業務則不作估值,視為安全邊際。

然而,Tesla已經連續3季 平均每輛車盈利達~$10,000USD。當然,這當中相信包含了 FSD Subscription take rate的提升帶來的影響。可能有投資者擔心未來隨著成本進一步上漲 & Tesla 推出更平價的車型,毛利率有機會下降,每輛車的盈利無法維持$10,000USD。(不利因素)

然而,由於 4680電池要在2022年Q3 / Q4 才能量產大幅應用在汽車上,現時未有反映4680的影響,Tesla每輛車的毛利率有望進一步提升。加上Tesla 持續優化車輛的生產工序和工廠的設計,短短兩年Model Y 的工序已比起初Model 3 大幅改善,節省了百多個部件、減少了大量焊接Robot的使用。Elon Musk亦表示 Factory 本身 (包括如何設計造車的工序) 是比 車 更大、更困難的Product,Giga Texas 的設計節省了大量部件運送時間和成本,比起之前的所有Giga Factory 都高了一個檔次,相信未來新興建的工廠也會至少是Giga Texas 的水準 (不是指產量,而是工序設計)。優化工序設計也有望進一步提升毛利率。而隨著邊際利潤率極高的FSD take rate上升,毛利率也有望進一步提升。此外,隨著物價通漲,加上Tesla有定價權,2030年的盈利也會比現時有預計2-3%的通漲複利影響。(利好因素)

長遠而言,以上不利因素和利好因素可以互相抵銷,包含FSD subscription在內,平均每輛車$10,000USD 盈利 (or 自由現金流) 仍是合理預期


估值

在30倍P/E下,1000萬銷量對應 $10,000 x 1000萬 x 30倍P/E ~ $3,000估值,而2000萬銷量對應 ~$6,000估值,可以15% discount rate 折現到今天。

以上只包含EV sales 和FSD subscription 的業務,未包含 Solar & Energy Storage 業務 、Robotaxi業務 (物流部份 Tesla Semi 大概率能實現大量盈利和現金流, 的士乘客市場則在2030年可能仍在收支平衡的階段)、Service 業務包括Supercharging network (Elon Musk 表示未來目標是gross margin 30%, profit margin 10%) 、Tesla Insurance (未來數年間接影響大於直接影響) 等、Tesla 潛在的App Store收入、人型robot Optimus。

這裡筆者也想elaborate更多 Solar & Energy Storage 業務,Elon Musk 曾提及Energy 業務Market size 未來會與汽車業務相約,2030年有望帶來 160 billion 的盈利

即使Downsize 至十分之一,2030年 16 billion的盈利,若給予30倍P/E,也是 $160億 x 30 P/E ~ $4,800億 ~ 股價$480

若果真能實現Elon Musk的預計 (這應該是最最最最最Bullish的情況),Solar & Energy Storage業務有機會值 ~$4,800

無論如何,筆者相信Solar & Energy Storage業務未來成熟後可以做到10-15% operating margin


總結

總結一下,筆者在2030年對Tesla Normal case 的情況是 EV sales ~ 1,000萬對應EV業務~$3,000,其他業務毛毛估給予 $600 - $1000的估值, 因此SOTP (Sum Of The Parts)下 合理估值大約是 $3,600 - $4,000。以目前$900股價計算,年化回報~18.9% - 20.5%

Very Bull case,2030 - 2033年 2000萬銷量,對應EV業務 ~ $6,000,其他業務仍然給予 $600 - $1000的估值, SOTP 下合理估值大約 $6,600 - $7,000。若2030年實現折現,年化回報28.2% - 29.2%,若2033年實現,年化回報~19.8% - 20.4%。

Dream case,這裡是以瘋狂自high,不要太認真。既然是Dream case,套用所有最樂觀假設就好。
2030年實現2000萬Sales,EV業務 ~ $6,000估值;
Solar & Energy Storage業務如Elon Musk所言,2030年帶來160 billion 盈利,估值$4,800;
Robotaxi業務帶來30% EV業務的盈利和自由現金流 (Catherine Wood是預計 Robotaxi業務 ~100% EV業務, 甚至超越EV業務),~$1,800估值;
Tesla Service 包括 Supercharging, premium connectivity, Tesla insurance,再加上Tesla Auto Leasing,~$1,000估值;
人型Robot Optimus未有盈利,但已有一定進展,市場給予$1 trillion ~ $1,000的估值;
合計: $6,000 + $4,800 + $1,800 + $1,000 + $1,000 = $14,600

 

事實上,Tesla 2022Q1 在delivered 310,000 車的情況下,盈利大約是Apple 的八分之一,所以只要Tesla 能年銷 310,000 x 8 x 4Q ~ 1000萬輛車,光是EV業務就能達到目前Apple 的盈利水平 (~also 市值)。而Tesla 達到1000萬輛車後,仍有相當多的增長亮點 (包括 1000萬 --> 2000萬),也有很多業務未給予估值,相反Apple 現時看到的增長亮點主要是 Cloud & Service 收入增長、新興市場Apple 滲透率提升、未知的元宇宙AR/VR眼鏡 & Apple Car等...


因此,Tesla 在未來8年後有極大機會能超越Apple 登上全球市值No.1 企業的寶座。由於Tesla目前市值低於Apple Microsoft Google Amazon,這亦意味住Tesla 未來8年+的投資回報有極大機會高於以上4間公司。


題外話:有關Elon Musk會否成為了筆者的「偶像」
早前有網民提出,Elon Musk會否成為了筆者的偶像。 這是很好的提醒,筆者經常提醒自己金錢和所有人、事(包括Elon Musk 和投資) 都不能放高於 神的位置。
Elon Musk絕對不是筆者的偶像、我亦不想成為Elon Musk這種工作狂、而他複雜的男女關係也是筆者詬病的地方。

對比起「偶像」,筆者更多是非常欣賞 Elon Musk 作為一名出色的發明家和企業家、筆者認為他比Steve Jobs有過之而無不及,除了創新外、科技水平和成本控制能力都比Steve Jobs出色

套用老闆思維,筆者作為Tesla的股東,有世界首富Elon Musk這天才為我工作、管理和帶領Tesla發展、在我睡眠時為我賺取被動收入,筆者非常榮幸,也非常放心

最後,筆者亦非常欣賞Elon Musk心存一顆赤子之心、全力為人類社會帶來貢獻。以非信徒來說,Elon Musk也是一個好人,在作為發明家創新、企業家管治、為人類社會貢獻的努力,也是很好的榜樣。筆者也祈禱Elon Musk能身體健康、更重要是能認識和相信主耶穌基督,畢竟他的天賦其實也是上帝所賜的禮物 (gift) 。


免責聲明:以上純粹筆者個人投資操作和記錄,可能存在嚴重個人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讀者必須自己做功課、並為自己的投資決定負全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