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與友人討論開如何入手學習股票投資。
筆者非常欣賞這位友人,因為看得出是真心想要付出時間和努力去認真學習,這與絕大多數等散戶只想聽一個number, 然後跟風炒股截然不同。
筆者自問最近亦懶惰了,所以友人的認真學習,也激勵了筆者要加把勁去學習、進步。
在此分享一下筆者對於股票投資如何由零入手。
筆者認為股票投資有3大重點,缺一不可:
1)選股
2)估值
3)資產配置 (即根據市況,調整 股票 vs 現金/債券比例,不同版塊,etc)
學習上,可以嘗試跟以下呢個flow:
1) 了解股票投資 = 中長線持有優質企業股份
2)了解何為「護城河」,嘗試自己從日常生活中選股/分析一隻股票有無護城河
以上都係概念性,無乜數字
3)了解何為ROE, 派息比率等 基本指標
4)了解P/E, P/B 等最基本估值工具,知道咩類型股票適合PE, 咩類型適合PB
以上都係初階
5)了解資產配置概念,例如根據恆指PE,調整股票比重
以上中階,知易行難
6)會計學基本知識,識睇balance sheet, statement of cash flow, income statement
7)可以開始睇年報
8)了解其他估值工具, Eg. DDM, EV/EBITDA, etc.
9)自己做估值
以上較高階和technical。
學習資源方面,筆者也分享一下自己的自學方式。
筆者最先接觸「投資」概念是 2012/13年大學Year 1時一個 「富爸爸窮爸爸現金流遊戲」(board game)。
當時學習了簡化版的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亦明白 正現金流的重要。
之後約2014/15年大學Year2-3, 當時筆者從「止凡」、「龔成」兩位blogger 開始入手。
兩位的文章也是與價值投資的「概念」為主,用字較淺白。
其中,筆者推介 龔成的書籍:「財務自由行」,可以綜覽一眾投資工具,亦可以建立很好的價投資基本概念。
當投資已有一定知識和實戰經驗,就可以挑戰&學習較中高階的知識,即「選股、估值、資產配置」。
這時,可從「股壇老兵鍾記」的blog文及書藉入手,筆者亦強烈推薦鍾sir 的基礎投資課程,學費只是$1xxx, 絕對是物超所值。
鍾sir的文章會涵蓋很多估值的計算,會計的基本知識、閱選財務報表等,非常technical, 完全是另一個境界。
筆者當初接觸鍾sir的文章時,覺得非常困難,但隨著時間過去,你就會發現自己能漸漸catch up到,甚至會自然與鍾sir有類似的分析和看法。
當達到這水平時,就可以進一步閱讀世界級投資巨著,例如「投資最重要的事」等,你會發現水平又是另一個世界,沒有之前的根基,大概唔會睇得明...但有一定根基後,會大開眼界,對無盡的學習和進步空間感到興奮,亦會發現自己原來只是在學習股票投資路程上的「起點」。
「股票投資」絕對一門專業。否則基金經理就不會如此高薪厚職。
而事實上,大市(大盤)能打贏80%的投資者,包括基金經理。
而真正的價值投資者,以打贏大盤為目標,亦能持續打贏大盤。
股票投資是一生的學習,需要不斷進步。
在股票投資的路程上,即使有5年、10年經驗,仍然很年輕。
股神巴菲特可是投資了近70年,仍在不斷學習和自我進步當中...
所以,永遠不要高估自己、輕看投資,
否則,你自然需要付上沉重痛心的學費。
2020年7月16日星期四
2020年7月6日星期一
恆指最新合理值及筆者最新資產配置策略
I. 恆指最新合理估值
今日恆指收市升近千點, 只看組合單日賬面回報的話非常可觀。
港股現時不少科網股及新經濟股, 估值已到達偏貴的危險水平; 但其他傳統股如地產股、收租股、銀行股、保險股等, 估值仍是合理偏低。
到底如此凌厲的升勢, 是曇花一現還是剛剛開始? 筆者也沒有答案。但還原基本步, 我們可從估值作參考以進行資產配置。
1. 中長期恆指合理估值
鍾Sir 在6月6日曾發帖文講述如何估算2020恆指的合理估值[按此]。
筆者個人偏好先計算2021的合理價, 再折現到2020的合理估值 (即方法二), 因為今年度受疫情及社會事件影響, 企業的盈利大受影響。如果用此盈利估算2020的估值, 或許會低估了恆指長遠的投資價值, 做出錯誤的投資決定。
根據Bloomberg最新的盈利預測, 2021年恆指Estimated EPS為 2,610。
2021年合理價為 2,610 x 11.3 (近10年歷史P/E中位數) = 29,493點。
恆指的年回報率為 7 - 8%, 取其中位數7.5% 作折現率。
2020年合理價為 29,493 / 1.075 = 27,435點。
值得一提, 這估值略高於鍾Sir在6月6日的帖文, 主因是 恆指2021年的預測盈利被上調了。
隨著疫情及國安法的發展, 到底預測盈利會繼續上調還是下調? 不同人或有不同解讀。
但筆者會偏向樂觀及長期持有。
2. 短期受美股影響
美股現時納指創歷史新高, 不少科技股已開始出現泡沫。加上美國的疫情愈來愈嚴重, 經濟復甦更遙遙無期。
筆者認為, 現時美股比港股更危險。一旦美股出現暴跌時 (筆者非常期待), 港股也必定被波及而下跌。然而, 筆者相信港股的下調幅度, 會較美股略低。
所以, 恆指短期的走向是升是跌, 仍是未知之數。
II. 筆者最新資產配置策略
筆者近兩個月在組合上並無太大動作, 只有廖廖可數的交易:
1. 在22/5 公布國安法後, 買入新鴻基地產(0016) @ $91.4
2. 在12/6 減持約15%的美股
3. 在2/7 減持部份港交所(0388) @ $347.8
現時筆者的投資組合與止凡最新的影片[去片, 值得一看!]有點類似, 主要分為 增長類別 及 現金流(收息)類別:
A. 增長類別 -- 美股 (約佔組合的20%)
Top 6 holdings:
1. Apple (AAPL)
2. Facebook (FB)
3. S&P500 ETF (VOO)
4. NASDAQ ETF (QQQ)
5. Visa (V)
6. Google (GOOGL)
以上6隻股票已佔美股組合的80%。其餘少量如 Tesla (TSLA), Coca-cola (KO), Alibaba (BABA)等。
B. 增長類別 -- 港股 (約佔組合的40%)
Top 10 holdings:
1. 必瘦站 (1830)
2. 阿里巴巴 (9988)
3. 中國平安 (2318)
4. 騰訊控股 (0700)
5. 友邦保險 (1299)
6. 比亞迪股份 (1211)
7. 安踏體育 (2020)
8. 港交所 (0388)
9. 吉利汽車 (0175)
10. 東陽光藥 (1558)
其餘比較想增持但一直未有機會的, 為中生製藥 (1177)等。
C. 收息類別 -- 港股 (約佔組合的35%)
Top 6 holdings:
1. 新鴻基地產 (0016)
2. 盈富基金 (2800)
3. 中銀香港 (2388)
4. 領展房產 (0823)
5. 置富房託 (0778)
6. 港鐵 (0066)
D. 收息類別 -- 美國債券 (約估組合的5%)
美國中年期(5-10年)投資級別企業債ETF (VCIT)
以上組合, 除了帶來一定增長力外, 每年也帶來五位數字的現金流股息, 有一定的防守力。
現時槓桿水平為 1.26倍, 負債利息年支出為 1.58%。組合產生的現金流能完全覆蓋利息支出有餘。
以上雖然未必稱得上是高回報的組合, 持股百分比也有很多值得改善的地方, 但卻是筆者每晚能訓得安落的組合。
筆者長遠亦會考慮大幅加強美股的佔重 (期待美股的暴跌), 也會考慮投資 Vanguard Total World Stock ETF (VT) (一隻指數基金, 投資全球8,000多間大型企業, 真正賺取全球的市場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