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1日星期二

2020年愚人節,匯豐(0005) 向全港股民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2020年愚人節,匯豐(0005) 向全港股民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 哎,不是玩笑,是事實,就是取消 2019末期已除淨既派息不突止,仲要暫停2020年全年派息。

匯豐在公告中不忘讚揚一下自己: 龐大資本、雄厚資金、充裕流動性、首季業績穩健。

我想不通為何在匯豐龐大資本、首季業績穩健下,董事會要通過有關安排,仲要唔係剩係取消第一季,係一次過取消全年派息。

匯豐實在有好多理由去推卻歐洲央行建議,例如過半是亞洲業務。

不禁令我陰謀論去猜度,會唔會想藉今次令散戶恐慌性拋售,然後大戶 (大股東)可以低撈股份?

但這對散戶不公,畢竟真正倚靠收息的,從不是資金充足的大戶,而是散戶, esp 靠匯豐收息退休的長者(有點同情佢地了..)


這會令我質疑匯豐管理層的 企業管治 & 誠信問題..

筆者也持有匯豐。起初我買入匯豐既原意是為了收息,
今次完全唔派息真係出乎我意料 
(我本身預最壞打算減50%派息,已經覺得自己夠保守)

既然與我起初買入原意背馳,我會毫不猶豫全數賣出,用資金買其他被低估的優質股。


匯豐大概會利用歐央行,下年光明正大地調整派息政策。
對於估值模型方面,匯豐不用DDM, 仍可使用市賬率P/B 進行估值。

不過匯豐在低PB下,PE仍遠高於中銀香港(2388)
所以匯豐盈利能力如何,可見一斑...

2020年3月28日星期六

總結一下近日買入的港股和美股 (持續更新至 29/03/2020)

過去一個月筆者增持了一些股票, 減持了一些股票 (原因: 資金有限, 換馬)。
筆者也不敢說這些減持是好是壞, 畢竟往往只有事後才知曉。

以下交易, 絕大部份都是限價盤, 只有極少數是開市當日才決定的交易

港股

0005 匯豐控股
買入 $52.6 (3/3)

0012 恆基地產
賣出 $30.7 (20/3, 原因: 偏好新鴻基多於恆地, 加上煤氣估值偏高, 持有煤氣的恆地估值在短期內有進一步下調風險)

0016 新鴻基地產
買入 $109.1 (3/3) 、 $98.2 (13/3)、$92 (23/3)

0175 吉利汽車
買入 $11.54 (18/3)

0388 港交所
買入 $225 (17/3) 、 $209 (23/3)

0700 騰訊
買入 $336 (13/3)

0778 置富產業信託
買入 $8.27 (3/3) 、 $6.29 (19/3)

1211 比亞迪
買入 $36.8 (16/3)

1299 友邦保險
買入 $75.0 (4/3) 、 $63 (13/3)

1830 必瘦站
買入 $2.18 (12/3) 、 賣出 $1.83 (19/3) (原因: 必瘦站雖然我認為經濟回復正常後合理估值在 $3以上, 但其 Margin Impact 只有1.5倍, 遠低於其他藍籌股的 4-5倍, 大大增加整個組合的斬倉風險, 因此減持, 以資金買入其他Margin impact更高, 同樣被低估的藍籌股)

2020 安踏體育
買入 $55.95 (16/3)

2318 中國平安
買入 $84.3 (9/3)、$69.35 (23/3)

2388 中銀香港
買入 $24.8 (9/3)

2800 盈富基金
買入 $25.4 (9/3) 、 $22.7 (18/3)

美股

AAPL Apple
買入 $297 (5/3) 、 $263.5 (9/3) 、 $237 (12/3) 、 $213 (23/3)

GOOGL Google
買入 $1347 (5/3) 、 1270 (6/3) 、 1202 (9/3) 、 1080 (16/3)

FB Facebook
買入 $187.94 (5/3) 、 $178.68 (6/3) 、 $169.2 (9/3) 、$152 (12/3)

V Visa
買入 $190.5 (5/3) 、 $183 (6/3) 、 $162 (12/3) 、$146 (18/3)

VOO S&P500 ETF
買入 $269 (6/3) 、 $238 (12/3)

QQQ NASDAQ ETF
買入 $205 (5/3) 、 $184 (12/3) 、 $165 (23/3)

AMZN Amazon
買入 $1635 (16/3)

TSLA Tesla
買入 $475 (16/3)

BABA Alibaba Group
買入 $178.3 (16/3)

DAL Delta Airline
買入 $31.9 (25/3)

KO Coca-cola
買入 $43.8 (27/3)

暫時槓桿水平為 1.38倍, 目標是 當恆指約20,000點、S&P500 約 2,000點時, 槓桿水平約 1.50倍。

現時組合, 容許進一步下跌 46.7%, 會觸發斬倉風險。

免責聲明: 以上純粹筆者個人操作, 涉及投資風險、斬倉風險, 筆者絕不鼓勵別人借貸投資, 每人均須對自己的投資決定負責

2020年3月18日星期三

騰訊(0700)公布2019業績, 粗略估算2020合理內在價值 及 優質度分析

“騰訊”的图片搜索结果
騰訊(0700) 今日公布2019全年業績, 全年純利933.1億RMB, 按年增長19%。

2020合理估值
騰訊發行股本為 95.53億, 2019實際每股盈利 (EPS) 為 933.1 ÷ 95.53 = 9.77 RMB
比Bloomberg 預測的2019 EPS $9.89 RMB 略低 1.2%, 輕微遜於預期。

騰訊在2019年的實際內在價值為 9.77 RMB x 1.10 (人民幣兌港元) x 30倍 P/E = $322 (已成歷史)。


觀望2020年, Bloomberg 的盈利預測為EPS 12.21 RMB, 


基於2019實際EPS 略遜預期, 加上受武漢肺炎的疫情影響, 

筆者自行下調 2020 Forecast EPS 5% 至 12.21 x 0.95 = 11.60 RMB = 11.6 x 1.10 (人民幣兌港元) = $12.76 HKD

根據Bloomberg數據, 騰訊過去10年的市盈率中位數為 32.18。

筆者願意給予最高30倍的P/E 進行估值 (充滿藝術成分, 原因可見下文騰訊優質度分析), 
2020 騰訊合理內在價值為 $12.76 x 30 = $382.8。

按今日19/3/2020 的收市價 $334.0計算, $334 / $382.8 = 0.8725,

現價約有 12.7%安全邊際, 稍微低於合理估值。

基於現在步入環球股災, 投資者宜給予更大的安全邊際才考慮增持, 這也減省了估值誤差的影響。舉例20%安全邊際, 合理增持價為 $382.8 x 0.8 = $306.2; 如25%安全邊際, 則是 $287.1。

如果要進入平宜區, 至少給予30%安全邊際, 即 $382.8 x 0.7 = $268。

騰訊優質度 - 護城河探討
騰訊的護城河無容置疑 -- Wechat、微博、電競的龍頭地位等。除非內地開放市場給予 Google 和 Facebook, 否則在可見將來騰訊的強大護城河 -- 網絡效應仍可持續 (Sustainable)。

反之, 騰訊至少具有兩大風險。其一, 是一旦內地開放市場予Google & Facebook等外資企業, 騰訊的護城河地位會大受動搖, 屆時估值有機會大幅下調。

其二, 騰訊的主要業務當然非常優質, 值得配上高市盈率。然而, 騰訊近年亦積極注資、收購其他企業, 部份亦是創業版企業。
這些企業數量何其多、業務盡不相同、部份亦未有盈利, 所以即使是專業投資者, 逐一估值亦相當困難!
這些企業是否與騰訊的主要業務同樣優質呢?是否值得配上30倍市盈率呢?
呢方面投資者必須多加留意, 估值時給予較大折讓或安全邊際
(SOTP原理, 買豬肉必須連豬頭骨一起買, 當然要給予一定折讓!)

騰訊優質度 - 財務方面 (根據AASTOCK 數據)

騰訊的財務數據非常優質。

核心經營利潤率方面, 騰訊近6年也能維持 30%以上!


股東資金回報率 (ROE)方面, 雖然2019年有下降的情況 (由2018年的24.33% 下降至2019年的21.56%), 但近6年仍能維持在 20%以上!


自由現金流方面, 近6年都保持正數。


淨負債比率方面, 騰訊2014-2018年的淨負債也是負數 (即無淨負債, 現金水平 >  負債)。雖然2019年淨負債比率上升至10.21%, 但仍然非常健康 (<30%)。


利息覆蓋率方面, 騰訊2019年最低, 但仍然有14倍以上, 遠遠大於 5倍的要求。


根據杜邦分析法, 騰訊2019年的ROE 由以下3部份組成:

ROE 21.56% = 淨利潤率 24.73% X 資產周轉率 39.55% x 財務槓桿 220.47%


整體仍然非常理想!



2020年3月13日星期五

增持的港股、美股,檢視現時IB的槓桿水平及如何計算被斬倉風險

增持股票,愈跌愈買
過去幾天港股及美股每日的波幅也高達 1,000 - 2,000點。筆者繼續採取一貫策略: 每買入一注後, 就會Set -10% 的限價盤 (小注), 然後由佢擺幾天, 甚至幾星期。 筆者盡量避免在開市期間以市場價格買入, 目的是減少自己受情緒影響去做每一個買賣決定。

以下是筆者繼上次帖文後, 過去3天限價盤自動增持的股票:

港股

新鴻基地產 (0016) @ $98.2
騰訊 (0700) @ $336
友邦保險 (1299) @ $63
必瘦站 (1830) @ $2.18

此外其實筆者也Set了港交所(0388) @ $225的限價盤, 但差$1 買唔到... (不過買唔買到都無所謂)

美股

VOO @ $238.42
QQQ @ $184
AAPL @ $237
FB @ $152
V @ $162

此外其實筆者也Set了 GOOGL @ $1,080 的限價盤, 但未買到 (同樣買唔買到都無所謂)

射倉去Interactive Brokers (IB)
筆者星期四去了中銀一趟處理 股票射倉, 將中銀所有股票 (正進行月供的碎股除外) 都射去IB, 結果只花了兩天時間, 今天早上就成功射去IB了, 非常快! (本身話要 4 - 5個工作天)。

是次射倉手續費很貴, 中銀收每手$10, 但每隻股票至少 $100。一共被收取了 $880。
但筆者計過數, 中銀交易每隻股票最低收費是 $1XX, 所以射倉仍然比賣出買入划算。

槓桿水平 (Leverage Ratio)及斬倉風險
射倉後, 筆者現時在IB組合的槓桿水平是 1.21,即以$1,000本金買入$1,210的股票。其中 $210是美元貸款, 每年需支付 2.59% 的利息, 利息每日計算, 每月結算一次。

這1.21的水平有多危險呢? 來示範計算一下。
一般股票的最大容許槓桿比率是5倍, 觸發5倍就會立即被斬倉。

假設$1,000本金, 買入$1,210 的股票, 貸款金額是 $210。
當組合價格下跌75%, 賬面資產淨值 $1,210 x (1 - 75% ) = $302.5
本金 (Equity) = 賬面資產淨值 (Asset) - 貸款 (Liability) = $302.5 - $210 = $92.5。

槓桿比率 = 賬面資產淨值 / 本金 = $302.5 / $92.5 = 3.27倍 < 5倍

因此, 即使組合價值大跌 75%, 仍未被斬倉, 但跌80% 就會斬倉了
$1210 x 0.2 / (1210 x 0.2 - 210) = 7.56倍 >> 5倍。

以現時恆指收市價 24,032點計算, 再下跌 75%, 即到達 6,000點水平, 就有斬倉風險。

(當然實際操作上不可單以恆指作為估算, 因為部份股票的 Beta 值 > 1, 即股市跌10%, 該股票可能跌 15-20%; 但同樣, 筆者也有一些收息股是Beta 值 < 1; 同時, 也要考慮美股的跌幅)

之後的操作策略
筆者不會嘗試去估何時見底、何時反彈, 而是繼續奉行 每跌 10%, 小注買入的策略。
現時筆者有興趣繼續愈跌愈買的股票有:

港股: 港交所(0388)、騰訊 (0700)、新鴻基地產(0016)、盈富基金 (2800)
美股: S&P 500 ETF (VOO)、 NASDAQ ETF (QQQ)、Apple (AAPL)、Google (GOOGL)、Facebook (FB)、Visa (V)、Alibaba (BABA)

其他股票只會跌15-20%, 才考慮是否小注增持。

筆者目標是當恆指跌到 20,000點水平、美股跌至 S&P500 2,000點左右水平時, 筆者IB組合的槓桿水平約在 1.50倍 (即容許組合再下跌約 55%, 至 恆指 9,000點 或 S&P500 900點會有頗大斬倉風險)

如恆指繼續跌穿 20,000點、或 S&P 500 繼續跌穿 2,000點, 筆者或會考慮將槓桿水平加大至 最高2.0倍 (容許組合價值下跌約35%)。

免責聲明: 以上純粹筆者個人操作, 涉及投資風險、斬倉風險, 筆者絕不鼓勵別人借貸投資, 每人均須對自己的投資決定負責





2020年3月9日星期一

道指大跌1,800 - 2,000點, (自動)增持了少量美股

(不知不覺原來美國已經變左夏令時間, 等筆者仲以為22:30才開市)

今晚道指大跌近2,000點, 正興奮之際, IB 個Server都頂唔住了...(原來IB還有這個致命缺點呀!!!)

幸好(?) 筆者上星期四起Set左幾個限價盤 (筆者很鍾意用限價盤的, 因為唔想Mon住個市, 又唔想訓訓下覺突然大跌2000點以上而錯失買入良機), 所以今日開市之際, 原來IB已經自動幫我入哂貨了, 而且買入價比我Set的還要低一點:

Apple (AAPL) @ $263.5
Google (GOOGL) @ $1,202.13 (少量)
Facebook (FB) @ $169.2 (少量)

增持了上述美股, 加埋今早港股的增持後, 筆者的Cash已用盡了, 開始步入少量槓桿狀態。

因為槓桿是兩面刃, 所以筆者必須使用得非常小心, 每次只能小注小注地入, 並且控制好風險。

等3月11日新鴻基(0016) 除淨後, 筆者會將大部份港股由中銀香港射倉去IB, 藉此減低被斬倉風險。

面對IB down server 的問題, 筆者將來會更善用 GTC限價盤功能 (聽說最長可以Set 6個月), 初步構想不妨每低 10% set 一個限價盤 (小注), 咁樣入唔入到Server交易都影響不大了。

順帶一提, 年輕的我還沒有正式經歷過股災 (2008年時美股暴跌50%), 面對股市大跌是既興奮又戰競。加上今次開始使用槓桿, 筆者也無法信心滿滿地說可以藉此跌浪大賺一筆, 但相信每次股災都是很好的經驗, 不論今次結果如何, 筆者的財商和經驗應該會有不少進步!

P.S. 最近多了很多讀者Like & Follow 我的Facebook Page, 加上工作上未開始忙碌, 所以筆者也打密左Blog, 但之後應該會保持返 1-2星期一次, 甚至1個月1次了 [也看心情吧 :) ]

2020年3月8日星期日

增持少量港股

純粹記錄一下,今日少量增持了以下股票:

盈富基金 2800 @ $25.4
中銀香港 2388 @ $24.8
中國平安2318 @ $84.3 (這是前星期 已設立的限價盤 $85.0)

其實新鴻基地產(0016)現價也吸引($107),兩天後也除淨但因為手上有大量,因此跌穿$100 才考慮增持。

今早又設了指示將MPF 一半的保守基金 轉去恒指追蹤基金。
現時恒指:保守比例會由 50:50 調整為75:25。

P.S. 恒指25,000點,預測PE約10倍左右,開始初步進入平宜區。
但PE要跌至8倍,即約20,000點,才算真正平宜。

2020年3月7日星期六

第一次買入美股 -- 開始進入合理區頂部

筆者開始買入美股。

美股中, 筆者特別喜愛的有 Apple (AAPL), Google (GOOG 或 GOOGL), Facebook (FB) 及 Visa (V)。此外, 筆者會放在觀察名單的有 Microsoft (MSFT), Amazon (AMZN), Tesla (TSLA) 及阿里巴巴 (BABA)。當然, 亦不少得標普500指數的ETF (VOO) 及 納指ETF (QQQ)。

昨天, 美股股市再次大跌 (其實筆者想美股再跌多好多...), 部份股票也開始進入合理區頂部, 所以筆者開始分注買入。

VOO @ $269
QQQ @ $205
V @ $183
GOOG @ $1,270 (小注)
FB @ $178.68 (小注)

(註: 以下盈利預測, 相信分析員未因武漢肺炎而調低!)

美股大市方面,
根據Bloomberg 在2019-11-26的盈利預測, 
標普500 在2020年的盈利預測為 180.68, 歷史PE中位數 16.51。因此, 合理價為 180.68 x 16.51 = 2,983點, 與近日接近, 表示標指 開始進入合理區頂部。

納指在2020年的盈利預測為的 370.07, 歷史PE中位數 21.93。因此, 合理價為 370.07 x 21.93 = 8,116點, 仍低於近日納指, 表示納指, 仍是估值稍為偏高。

個股方面, 
根據Bloomberg App (免費) 的盈利預測
Visa 在2020/09 的 estimated earning per share (簡稱 est eps) 為 6.12
筆者願意給予最高的30倍預測市盈率 (充滿藝術成份), 推測合理價為 6.12 x 30 = $183.6
因此, 現價可說開始進入合理區頂部。

Facebook 在2020/12 的 est eps 為 9.99
買入價 $178.68 /  9.99 = 預測市盈率 17.9倍, 估值合理稍低。

Google在2020/12 的 est eps 為 61.49
買入價 $1,270 / 61.49 = 預測市盈率 20.6倍, 估值合理稍低。

重申: 現在的美股絕對未到平宜區, 無人能預測股市之後的走勢, 有機會反彈, 有機會像2008年金融海嘯般暴跌 50%, 所以投資者必須控制好注碼和風險, 亦保留適當現金水平!!

最後推介一下, Bloomberg App 幾好用, 可以以圖表方式睇到一隻個股基本的 Income Statement, Balance Sheet, Cashflow, 大型藍籌股(包括港股) 亦會有近期的盈利預測, 最重要是免費 !!!
(缺點還是有的, 或許數據太龐大, 即使有Wifi, 也load得比較慢)

免責聲明: 以上純屬筆者個人操作, 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投資者宜為自己的投資做決定, 並承擔一切風險

2020年3月4日星期三

恆生銀行(0011) - 要小心潛在的高估值誤區風險

這文章是寫給有留意恆生銀行(0011)的人,利申:筆者「從未認真研究」過恆生銀行。

恆生近日股價回落了不少,到了52週低的水平,身邊開始有幾位朋友問我恆生銀行。

恆生銀行的優勢如何、內在價值是多少,筆者真的從未研究,亦沒興趣研究。然而,有意投資恆生的人必須留意:恆生的估值比同業 中銀香港(2388)、匯豐(0005) 貴很多!

市賬率(PB) 是銀行股較適合的估值工具。恆生現價約$149,PB約1.76倍(即用$170買入$100的資產)。 相較之下,中銀香港(2388) 現價$25.8,PB約1.06倍(即用$106 買入$100資產)、匯豐(0005)更平,現價$51.9 PB約0.72倍 (即用$72買入$100資產)。

市場給予的估值高低,往往反映了該企業的優質度、長遠增長潛力等。然而,投資者必須問自己一個問題:恆生銀行的優勢(如有,筆者無認真研究)是否大到 值得比中銀香港貴40%、比匯豐貴140%? 這優勢是否長遠可持續(sustainability)? 是否長遠有足夠護城河 (Moat)?現價是否遠低於其內在價值、有充足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

有人用銀行股 vs 保險股作比較,但兩者大不同。高轉換成本優勢 是保險業其中一個常見護城河,意思是當顧客買了一間公司的保險計劃後,轉換另一間保險公司的成本很高,因為頭10-20年如果cut單,無法回本。
然而,銀行股是否也有這護城河?客戶要將資產轉去另一間銀行,是否如此高轉換成本?

再說內在價值。投資者需要留意,歷史中位數 PE / PB 不代表是一隻股票的內在價值。如果單純以中位數PE /PB 作參考,假設價值投資者常用的均值回歸,就買入,有機會墮入價值陷阱!真正支撐內在價值的,從不是歷史數據,而是一間企業的護勢河、長遠sustainable的優勢, etc

一間公司即使股價在3年低,可以仍是貴;相反,一間公司即使3年高,可以仍是平!

如果你在買入恆生銀行前已有思考過以上問題,恭喜你、請無視這篇文章。但如果從未思考這角度,不妨從今日起研究一下,看看恆生現價是否有充足安全邊際吧!

利申:筆者真的從未認真研究恆生銀行,所以也不清楚現價估值是平/貴,只是想帶出比同業高PB的提醒。

增持友邦保險 (1299) -- 附加友邦「缺點」分析

友邦保險 (1299) 是其中一隻我一直想增持的優質股, 從上星期起設了 $75.0 的限價盤, 今日終於成功小量增持。

有關友邦保險的估值文章, 可參考鍾Sir 的帖文。鍾Sir在2019年時指出友邦的內在價值約 $84。用此比較, 現價$75.0 約有10% 安全邊際 (Margin of Safety, 簡稱MOS)。

然而, 鍾Sir發此帖時尚未爆發武漢肺炎。筆者分析, 武漢肺炎疫情會大大影響友邦短期的業績表現, 原因如下:

(1) Agent難約客, 難簽單
疫情下市民盡量減少社區接觸, 相信會大大影響本年度的新保單銷售, 因此新業務價值應該會大受打擊。

(2) 投資盈利大跌
保險業的主要盈利來源是利用保單的資產進行投資, 投資獲利愈多、友邦的純利愈高。面對疫情的陰霾下, 全球股市短期內難有理想表現, 因此預計友邦本年度的純利會大幅下跌。

因此, 筆者會以 2019年的$84 折讓10%, 即$75 定為2020年友邦保險的合理內在價值。所以, 友邦$75.0 絕對不是平, 只是合理價頂部 。 巴菲特提過, 以合理價格買入優質股。因此, 筆者這次是小注增持友邦 (由於持貨量太少), 如股價下跌, 筆者會繼續趁低吸納 (例如 $67 第2注, $59 第3注)。

至於友邦是否優質股? 這問題值得深究。
友邦的優點很多人都知道, 例如股價長期跑羸大市、亞洲保險業龍頭,較少人留意的優點還有自由現金流、高財務槓桿、低淨負債比率、高利息覆蓋率、高新業務增長價值等。
然而,友邦還是有明顯的缺點,就是股東資金回報率(ROE) 不高

根據AASTOCK的5年數據, 2014至2018的ROE只有 11.2%, 8.9%, 11.9%, 14.6%及8.1%,這與優質股ROE >15% 的要求還有不少距離。 (巴菲特選股 ROE需達到20%以上)

相較之下, 內險股龍頭 中國平安 (2318) 近5年的ROE 都有16% - 22%。中國平安的股價也跑羸友邦、估值方面也比友邦便宜。

因此, 筆者認為「友邦或是優質股, 但未優質到令我願意重倉」。

對於不少人問我 友邦 vs 中國平安 買邊隻好? 筆者的回答是: Why not both?
筆者上星期開始便設了中國平安的限價盤 @ $85.0, 只是股價未到而已!

P.S. 筆者有小注月供友邦, 3月起月供名單亦加入了平保

免責聲明: 以上純屬筆者個人操作, 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投資者宜為自己的投資做決定, 並承擔一切風險

2020年3月3日星期二

轉戰 Interactive Brokers (IB) -- 對我而言是絕佳的「武器」

筆者今天成功在 Interactive Brokers (IB) 開戶, 亦初步嘗試了進行 匯錢 及 股票買賣。

對筆者來說, 過去透過看書、實戰、報讀課程所增加的財商知識 (包括如何選股, 如何估值, 如何測量大市熱度等) 就像 內功心法、武功絕學, 已有一定根基, 但仍需不停磨練才稱得上爐火純青。

相對而言, 投資平台就像武器當一個人有穩健的內功心法、武功絕學, 手持再差的武器也能賺取不錯回報, 上好的武器只是「如虎添翼」。但當一個人根基不好, 給他絕佳的神器, 也只會傷人傷己 IB 對我而言就像一把上好的武器, 希望我能利用IB乘風破浪, 亦不忘累積、磨練自己的財商知識才是致勝關鍵。

IB 有好多優勢, 包括 低交易手續費 (美股比港股便宜更多),  多投資選擇 (幾乎全球所有股票、債券、期權、外匯等), 以及提供低息槓桿的選擇。

IB 手續費奇低, 以港股為例, 中銀香港 每次交易的手續費為 0.25% / 最低 $100, 而 IB 每次為 0.008% / 最低 $18。唔夠低? 再比較埋美股: 中銀香港每次美股交易手續費為 最低$16 USD, 而 IB是每股 $0.005USD, 每次最低 $1USD。

IB 匯錢亦非常方便, 比其他證券行選擇如 FirstTrade 更快。 今日筆者實測, 由中銀香港匯款 HKD 至IB 只需1-2小時, 而且屬於網上本地銀行轉賬, 無需任何手續費。 反之, FirstTrade 需要你先在銀行 / 兌換店 把HKD轉換為USD, 再用網上電匯形式 匯款, 一般需要數個工作天, 每次亦需要 $65 HKD 的手續費。

然而, 真正吸引我轉戰IB的, 是低息槓杆。IB 可以「遠低於其他銀行」的息率借入不同貨幣。這息率是每天浮動的, 以今日為例, 借入美元 ($100,000USD以下) 為 3.08% ; 借入日圓或歐元為 1.50%。

早前筆者分享過, 2019年我曾向中銀香港借入兩筆私人貸款, 總額 約$300,000, 5年期, 年利率 3.2%, 每月還本金。這Offer 已算非常「筍」, 很多人也問我如何能取得如此低利率的Offer。 

很筍嗎? 但IB 更「筍」。IB 的孖展利息 (借美元計算) 只有3.08%, 而且可以永遠不償還本金 (只要不被斬倉就好) 。加上利息逐日計算, 有重大投資機會需要時才借, 無需要時可隨時償還。這與銀行私人貸款不同, 年期與每月償還本金是固定的, 即使無投資機會仍需每月償還利息和本金。

有些人很害怕槓桿, 認為風險極大。的而且確, 槓桿投資 放大了潛在回報, 也放大了潛在風險 (波幅), 對風險管理能力要求非常高, 因此非必要時應盡量避免, 但這不等於要懼怕槓桿。

香港很多人也在做槓桿。為何過去香港能買樓發達? 樓價升幅只是其中一個因素, 更重要的因素是低息高槓桿。不少人過去以一成首期買入物業, 其實是進行 10倍槓桿, 樓價升幅5%, 變相本金已增值 5% x 10 = 50% !。

相較之下, 股票的槓桿一般在1.0 - 2.0倍, 危險嗎? 視乎投資者風險管理能力。

筆者會考慮以槓桿投資配合資產配置指引, 暫時有此安排:

當大市(恆指) 市盈率 ~ 10倍 (即約25,700點), 大市估值屬於偏低水平, 筆者的投資組合會考慮 1.0 - 1.5 倍槓桿 (註: 1.0倍 = 沒有槓桿)

當大市市盈率 ~ 8倍 (即約20,560點), 大市估值屬於極低水平, 筆者投資組合會考慮 1.5倍 - 2.0倍槓桿。

暫時方向是這樣, 一年後再跟大家回顧這年的表現^^

P.S. 中銀香港會保留以信用卡月供股票, 因為零費用 :)

免責聲明: 以上純屬筆者個人投資操作, 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筆者亦不建議借貸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