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6日星期五

P/E 仍是大部份企業估值的根本

現時一些極高估值的企業狂熱, 動輒就百倍/千倍P/E, 亦有很多企業仍在虧損狀態, 投資者以P/S (Price-to-Sales Ratio) 去進行估值。

回歸基本步, P/E 仍是大部份企業估值的根本, 也解釋了為何最近十年期國債息率上調會對企業的高估值有影響。

P/E與無風險利率

P/E (Price-to-Earning Ratio 市盈率) 的倒數是要求回報率

一般來說,無風險利率(即十年期美國國債息率)一般在2%。

美國國債作為股票的投資替代品,由於股票存在一定風險(當然也存在一定增長),是風險資產的一種,所以股票的要求回報率一般是無風險利率的2倍,即4%,才有吸引力。

1 / 4% = 25倍P/E

一間普通的企業 (也包括大市與標普500), 合理P/E約為25倍。如果一間企業的質素較差, 就不值25倍P/E, 可能只有20倍、12倍 etc.

相反, 如果該企業非常優質,具穩定盈利、強大自由現金流、財務健康、強大護城河,盈利和收入高速增長等,就值得給予更高的30倍P/E。

優質股30倍PE的源由是這樣來。

以上已考慮10年期國債上升至2%的正常情況, 所以即使10年國債息率升至2%水平, 只要持股的估值 (P/E)合理, 其實也不用擔心。


仍在虧損的企業

所有企業,不論是百倍或千倍P/E、 仍在虧損使用P/S等,

最終達致穩定盈利的,也必定是根據以上原則去給予 25-30倍P/E估值,高估值只會是短暫,不會是永恆。

所以另一個估值方法,也是所有企業通用的估值方法, 是估算何時開始產生穩定盈利,給予合理P/E, 再折現回現在2021年。

這就是現金流折現法的思維模式,而不是真係要計DCF (Discounted Cash Flow)

舉一個例子:

如果一間優質企業(注意:必須是優質)現在仍然虧損,預計2030年開始可以產生穩定盈利$100億USD、而且之後保持優質,每年有15%的收入&盈利增長

取30倍P/E, 2030年估值為: $100億 x 30 P/E = $3000億USD

由於現在是2021年,以上估值需要折現。

假設追求投資組合15%的回報,以15% 折現 (如果只追求7-10%回報,建議只投資大市ETF。筆者認為10-15%是一個基本的折現率)

$3000億 / (1.15)^9 = $852億

這間公司現在只值 $852億。

再給予安全邊際(一般15-25%),25%安全邊際下:

$852 x 0.75 = $639億

低於$639億的市值買入, 才是容錯率相對比較高、估值比較合理的投資。

各位不妨檢視一下投資組合中的高估值/未有盈利股票,看看能否通過上述估值測試。

(相信大部份也不能通過...)


如何應對零息甚至負利率環境

即使國債利率只有0-1%, 也應該用2% 作估值,因為0-1%不會是常態

但如果國債息率超出2%,就會開始對大部份估值合理的股票產生嚴重影響。

舉例,當國債息率升至4%, P/E = 1 / 8% = 12.5倍, 相等於大部份股票(包括市場)的估值都會腰斬。但同樣亦要注意, 國債息率高企是短暫還是常態?根據過去歷史, 國債息率2-3%是常態, 而超過2%時需要密切留意。


能夠估算盈利才算能力圈

以上估值方法需要估算一間企業未來數年的盈利。

如果無能力估算一間企業可以產生多少盈利、大約何時可達致盈利,咁呢間企業大概不在你的能力圈

估算盈利可以使用任何方法、參考任何資料,但必須摸得著頭腦。

一間企業即使在能力圈內,也有機會分析錯誤導致犯錯(虧損);

但如果不在能力圈內, 想不犯錯(虧損)就只能多得運氣。

如果一間公司不在你的能力圈仍堅持要投資(不論是否跟風),你就要有犯錯(虧損)的心理準備。

而避免以上情況發生,這就是巴菲特的rule 1 & 2 — Never lose money 的正解。

簡單而言,就是「只投資在自己能力圈內的公司」。


結語

心水清的朋友,就會知道上述內容並非我原創,筆者只是理解了唐朝的知識和投資體系(我認為是最正統的價值投資體系),經消化後再用自己文字表達出來而已。

順帶一提,以上內容其實是今天Lunch hour時,在一個投資Group的小小分享,希望對讀者有幫助!


免責聲明: 以上內容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