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0日星期三

2020年投資大事回顧 -- 在高低起伏中成長

 2020年可謂高低起伏的一年,筆者在投資上有很多「第一次」的嘗試、立下了不少里程碑,亦自覺投資技術有進步、成長,並且愈來愈明確自己想要建立的投資組合。

現在就重溫一下2020年投資上的「大事回顧」。

1. 轉用IB
筆者今年2月尾趁著股市開始大跌,  由中銀轉用Interactive Brokers (IB) 作為投資平台。IB 是最大的網上投資交易平台, 可投資世界各地的股票、債券、外匯, 有低手續費、低槓桿利息等優勢。IB對筆者來說是「絕佳的武器」, 其低息槓桿是雙面刃, 運用恰當可事半功倍、運用不好會自廢武功。

在股災的時間遇上IB、遇上低息槓桿, 也可以說是「運氣」的一種。 (作為基督徒, 我很感恩。)

2. 初戰美股
美股如Apple, Facebook, Google 等耳熟能詳, 日常生活接觸的機會比起騰訊、阿里巴巴或其他香港上市公司還要多。雖然知道是極優質的企業、有深厚的護城河, 但卻一直遲遲未接觸。

終於, 在轉用IB的時候、在十年難得一見的股災中, 筆者開始接觸美股。雖然開始時注碼不敢太大 (事後常常後悔買得太少), 但卻是最佳的時刻。回想起來,也是運氣。

3. 初嘗股災
股市中有句說話: 「沒經歷過股災就不是成熟的投資者」, 這句說話千真萬確。

感恩投資6年以來, 先後從止凡、龔成、鍾記等學習長線投資、股票就是資產、價值投資的選股、估值、資產配置, 建立了一套基礎的投資理念, 然後才讓我接觸股災。如果沒有遇過這些恩師, 股災對我來說恐怕只是「危」, 而不是「機」。

儘管有著「別人恐懼時貪婪」、「愈跌愈買」、「均值回歸」等強大的信念, 但股災的經歷一點也不好受。每天的暴跌、多次的溶斷——當時每日的時間都過得很漫長。

股災, 本來已經會令你的資產大幅下跌。「愈跌愈買」, 意味著你買得愈多、跌得愈多——因為你買的不是最低位(事實上也無人能準確捕捉最低位, 只有事後孔明),投入更多資金後,繼續跌10%、20%、30%。「使用槓桿愈跌愈買」——你的心情會更沉重。

看著自己從大學期間至初職投資5年以來建立的六位數盈利,漸漸歸零(賬面),甚至倒蝕$20-$30萬——即使筆者當時深信只要堅持到底,最後就是價值投資者的勝利,但過程並不容易,人性心理面就是投資路上最大的敵人。假如有一絲不夠堅定、信念不足、假如沒有鍾記同學會的心靈雞湯、圍爐取暖,或者我已一沉不起。

幸好,這個股災接近有史以來最短,只有一個月——雖然是漫長煎熬的一個月。

上述感受,大概只有曾身歷其境才會明白。股災過後閱讀「投資最重要的事」,更是感受良多。

只能說,一路以來,盡是感恩。

4. 投資以來最大升幅
剛經歷過2月至3月的股災, 就經歷最戲劇性的最大升幅。

反彈市的過程, 並不比經歷股災容易。正因為剛經歷過股災, 當股票短期內從低位反彈20%, 你會疑問: 會否再跌? 比之前跌得更多? 是否應該先減持?

筆者在愈跌愈買中雖然有堅定信念, 但在持貨、Let the profit run方面就經驗不足。當納指從6,700點的最低位(事後才知道)反彈至8,100點時, 我動搖了——因害怕再跌, 所以減持了「一半」愈跌愈買的美股, 平手離場

最後事情沒有按照我的劇本(再跌再增持)進行, 納指一路上升至現在執筆時的12,870點。事後回想, 這次減持或許是本年度最大的投資失誤 (如果沒有減持, 現在的回報可能翻倍), 但亦是讓我成長的一課。

5. 初嘗所謂的「財務自由」
儘管如此, 筆者仍然很感恩, 今年經歷了投資以來最大的賬面回報 (只是賬面)。雖然執筆時因著阿里巴巴近月的下跌, 組合賬面回報由最高的43.05%下調至37%, 但仍然錄得超過全年的工資收入, 享受了短暫的所謂「財務自由」。

為何要強調「所謂」和「短暫」? 因為筆者對投資回報有「合理預期」, 知道今年只是特別豐收的一年。未來數年要取得15%的年回報可能亦非常困難, 因為當股價上升後, 預期回報會下跌。在「零息環境」下, 股票雖然水漲船高, 但投資者對股票市場的預期報酬已由7-8%, 下調至5-6%。2021年的投資回報將非常艱難。

「財務自由」下的生活狀態有何分別? 就是沒有分別, 因為這一切只是賬面上的浮雲, 一次大跌就可能歸零, 生活仍是步步為艱的月光族 (是的, 筆者結婚前儲起一半人工, 結婚後就被成為了月光族。)

然而, 這也算是投資路上的一個小里程碑。

6. 2020年投資年結




截至2020年12月31日, 組合投資回報為40.44%, 同期納指回報51.6%、標普500回報27.14%、恒指回報7.59%。 (註: 2020年12月31日作出更新)

十大持倉依次為:
1. 阿里巴巴 (9988.HK + BABA.US)
2. 比亞迪 (1211.HK)
3. Facebook (FB)
4. 台積電 (TSM)
5. 安踏體育 (2020.HK)
6. Google (GOOGL)
7. 騰訊 (700.HK)
8. 必瘦站 (1830.HK)
9. 京東 (JD.US)
10. Apple (AAPL)

槓桿比率為1.44倍。

7. 展望2021年

展望2021年, 投資組合仍然以長線持有優質科網股為主, 配以舊經濟股為輔, 目標是先增長、後現金流。

2021年將會是充滿挑戰的一年, 一方面水漲船高的股票很難再取得高回報、一方面市場普遍預期在疫苗下疫情在2021年會受控, 任何預期以外的發展都有機會成為黑天鵝。

暫時最大看點仍是重倉的阿里巴巴, 期望如果2021年阿里巴巴回歸合理估值 (約$330-$350)、或其他優質股出現估值偏低, 會策略性減持部份巴巴、並適當的降低槓桿比率。

今年一路以來,盡是感恩。

最後, 祝各位讀者身體健康、有穩定經濟收入、並且早日享真財務自由!

免責聲明:以上純粹個人操作,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




2020年12月23日星期三

自動駕駛技術 -- 不能只關注Tesla

 筆者今日分享兩段有關電動車自動駕駛的Video

呢位Youtuber 好大膽, 在高速公路上實測Tesla 的自動駕駛技術, 開到 60 - 80 miles/hr, 相等於 90 - 120km/hr、面對塞車、切線等都無問題。
Tesla的自動駕駛技術真係好強, 雖然在bad weather 下會失靈
2. Google Waymo Self-driving car
呢位Youtuber 仲誇張, 直程唔坐係司機位, 完全放心比個系統操作。
雖然揸得冇Tesla果段咁快, 但你見到佢應對窄位出車、紅綠燈、交通擠塞等情況都好強, 絕對唔會差得過Tesla的自動駕駛系統。
Tesla 現在估值貴, 其中一個因素是市場抱有期望Tesla可以成為未來自動駕駛技術、Robot taxi 的龍頭。
如果最後自動駕駛技術被Google Waymo超越、或者兩者並列龍頭位置, 對Tesla股價有何影響呢?
筆者十分看好Tesla 的潛力、前景, 亦看好Elon Musk的潛力。
但投資始終要考慮多個因素、做好風險管理, 即使是Tesla超級大好友, 也最好不要All-in 一隻股票。
註: 筆者持有少量Tesla (~2%資金), 並非由價值投資角度出發, 亦持有部份Google股票。

以上純粹個人想法, 不含任何投資建議。

2020年12月22日星期二

阿里巴巴的迷思 -- 中央正在打壓巴巴?

阿里巴巴近日繼續下跌 (其實入夠貨後, 筆者沒有太留意巴巴的走向), 近日有好幾位朋友都問類似問題, 趁空檔筆者嘗試表達自己看法。

問: $245是否真底? 會否再跌? 是否需要止蝕? 

無人能持續地、準確預測股市。無人知道巴巴會否再跌、會否短期內反彈, 所有都只是「事後孔明」。
一隻被低估的股票可以繼續跌、一些被高估的股票可以繼續升, 股市短線是投票機器 (voting machine), 長線是磅重機 (weighing machine)。
即使巴巴繼續跌穿$200、跌穿$160, 也不出奇。
應該要問的是: 基本面有否改變? 現價估值如何? 未來前景如何? 有冇做好資產配置?

問: 阿里巴巴基本面是否惡化? 
筆者看不到阿里巴巴的基本面有負面影響。
目前電商仍然是持續增長、發展的大趨勢, 會逐漸蠶食線下零售市場。
但必需了解到 -- 巴巴不可能在中國電商界一方獨大, 電商界會是兩間、甚至三間(或更多)巨企共同壟斷市場的局面 (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

此外, 筆者認為目前阿里巴巴的估值, 仍未完全反映即將盈利的阿里雲業務、東南亞的電商Lazada 業務 (與Sea Limited 並列龍頭位置)。

問: 阿里巴巴是平是貴? 
估值方面筆者早前已有多篇文章提及。
目前「歷史市盈率P/E」為 32倍 (已成過去), 
更具參考性的「預測市盈率 P/E」, 2021/03 約26倍, 2022/03 約21倍, 2023/03約17倍, 2024/03約13倍
目前已是2021/03年度的尾聲, 所以2021/03 (展望3個月)及2022/03(展望1年)的估值同樣重要。
科網股龍頭此P/E 是平是貴, 自己衡量。

問: 近日接連螞蟻上市失敗、反壟斷法、社區團購等, 中央是否正在打壓巴巴?
筆者個人唔覺得中央是特別打壓巴巴

1) 螞蟻上市方面,的確在無保證金情況下放貸,有機會造成金融系統性風險、另一個金融風暴。螞蟻在上市前剎停, 總比上市一段時間後整頓要好。

只是因為螞蟻在金融科技、數碼支付上行得最前、第一間分拆上市,所以看似巴巴最大影響,但其實騰訊 & 平保同樣有金融科技業務, 同樣有影響。

需要注意, 數碼支付「值錢」的地方, 是像Visa / Paypal 從交易中收取手續費, 這樣才配得上30倍P/E。如果是用金融科技平台放貸套利, 在保證金的情況下, 這業務像銀行, 只值 0 - 2倍 P/B。

2) 社區團購方面,其實對巴巴影響不大,對美團 & 拼多多影響更大。

3) 反壟斷方面,騰訊比阿里插針更廣、更闊、更多收購/投資壯大自身業務。其實騰訊與阿里同受影響,美團亦會受影響。

4) 此外,其實騰訊的遊戲業務同樣面對監管,過去幾年由 i) 限制遊玩時數防止沉迷、ii) 限制未成年人充值上限、現在又到 iii) 為遊戲標籤年齡限制。
雖然看似打壓一間企業,但其實小童沉迷遊戲問題的確要處理。一間企業健康、長遠、持續的發展才是最重要。

5) 最近反壟斷亦有報導關於科技巨企掌握太多流量,影響私隱。其實,騰訊比巴巴掌握更多、各方面的流量。

中央真的只針對巴巴?要打壓科技巨企?
筆者並不認為。

在中國, 企業面對的最大風險就是政治/政策風險, 這是必須承認的事實, 在Learning Finance Youtube Channel中Auditor也多次提及這是投資中國需要注意的事情。

但中央是否真的想摧毀一間企業? 當然不是, 中央只是想企業在更多的監管下去賺錢、去成長。
這些企業與市民的生活、中國的經濟掛勾, 中國想要經濟繼續急速增長、成為世界經濟第一大國, 必定會扶持這些企業繼續成長 -- 只是在中央的監管下成長。


以上純粹筆者個人觀點, 不含任何投資建議。

2020年12月14日星期一

從15%年報酬反思選股 -- 你投資的股票能否10年漲4倍?

兩種投資者
筆者認為重視資產增值的長線投資者大可分為兩種, 一種是散戶投資者, 投資指數ETF (如90% VT + 10%環球債券) 賺取市場報酬是最佳的選擇。
如果想要自行選股的話, 50%資產投資指數ETF, 另外50%資產投資5-10隻個股, 是較佳的選擇。
簡單投資指數ETF, 只要及早投資, 已足夠讓你達致財務自由, 過上豐足的退休生活。

第二種筆者稱為「追求成為卓越投資者」的投資者, 目標是持續打羸大盤, 取得超優績效。
卓越投資者需要投入大量時間成本、不斷學習和進步、在自己的能力圈內做好選股、估值、資產配置、管理好風險、有優秀的洞察力和分析力、擅長第二層思考、有超強的耐性和持股信心、能對抗自己及群眾的心理因素、亦需要有性格的配合。
「卓越投資者」應是大部份投資者追求的目標, 然而卻很難做到, 亦很少人持續地做到, 所以筆者稱之為「追求成為卓越投資者」的投資者。

卓越投資者回報的合理預期
怎樣的年回報才是卓越投資者的合理指標? 筆者認為是長遠達到15%的年率化回報
投資者需要對回報有「合理預期」, 過高的目標不但難以達到, 亦可能令投資者承擔過多的風險
股票市場報酬一般為7-8%, 15%的年回報變相是取得兩倍的市場報酬
(註: 長遠15%的年回報, 可以是Y +30%, Y+1 -5%, Y+2 +10%, Y+3 -2%, ....) 
巴菲特是史上最出色的投資者, 連續50年取得約20%的年率化回報, 相等於取得9,100倍的回報。
彼得林奇(Peter Lynch) 是另一位最出色的投資者之一, 管理的麥哲倫基金取得29%的年率化回報, 但只維持了13年就退休, 無人知曉這驚人的成績能否同樣持續50年勝過巴菲特。

15%的年回報是什麼意思呢? 按照72法則, 大約每5年可以將本金Doubled
假設一位20歲年輕人投資$10萬, 之後不再儲蓄, 持續取得15%的年回報, 65歲退休時回報為$5,387萬, 資產增值了538倍;
假設另一人40歲才開始投資$40萬, 之後不再儲蓄, 同樣取得15%年回報, 65歲退休時回報為$1,316萬, 資產只增值了32.9倍
這就是世界第八大奇蹟 —— 複利的力量, 也說明了為何黃金10年 (大學畢業後的10年)的儲蓄如此重要。

從15%年回報反思選股
上述都是99.99%投資者都認知的BB班知識。接下來才是筆者想要帶出的重點:
今年不少投資者如果有在3月-4月買入美股, 可能都輕易取得亮麗的回報, 甚至會有一個錯覺 —— 投資賺錢太容易了、要跑羸巴菲特的20%回報太容易了、巴菲特不怎麼厲害, ....

然而, 事實上, 要持續取得15%的年回報非常困難。如何做到, 或許是每個追求卓越的投資者時刻要思考的問題。
15%的回報不是指手上的股票取得15%回報, 而是手上的所有可投資資產 (包括股票、債券、現金等)持續取得15%的回報, 並且最好維持到你無法再投資的那一刻 (巴菲特90歲仍然在投資)。

換言之, 個股的年回報要至少15%以上, 最好20%以上, 才能令整個投資組合持續取得15%以上的回報。 怎樣具體化15%回報的概念? 就是這隻個股5年左右可以翻倍, 10年左右可以漲4倍 —— 它必需是一隻倍升股, 而且還應該是10年內可成為4倍股, 更好的是15年成為8倍股, 20年成為16倍股!這樣你才不用常常換馬, 去尋找下一隻優質股。

這樣的企業, 不但要有持續強大的護城河, 還應該要有15%, 甚至20%的ROE, 並且每年的營收最好保持15%的增長, 有強大的自由現金流

現在, 不妨審視一下你的投資組合, 你重倉的個股未來5年有潛力倍升嗎? 未來10年有潛力漲4倍嗎? 確定性有多高呢? (緊記: 投資不是投機)
亦可以看一下過去的歷史, 你重倉的個股過去5年有無倍升? 過去10年有無漲4倍?

尋找這些優質股不容易,要尋找估值合理、甚至估值偏低的優質股更不容易。一旦找到就應重錘出擊、悉心呵護、保持耐性、長期持有分享企業成長的成果。

2020年12月2日星期三

重整投資組合 - 減持舊經濟股 & 首次買入京東(JD)

筆者近兩個月心中一直有些疑問:

1) 美股市場中部份未有盈利的科網股、特別是電動車股熱炒, 但傳統優質科技股 (FAAMG)的估值仍在合理水平, 到底股市是否過熱?

2) 香港傳統經濟股 (收租股、銀行股等) 是否 undervalued stock? 還是現價已合理反映它們的情況?

3) 一些大型科技股如電商股阿里巴巴, 社交平台Facebook, 過去被認為是進取、風險的投資, 但會否成為新時代的「防守股」? 即護城河強大到即使在疫情下仍然可以保持收入、甚至增長, 反觀一些傳統防守股(如收租股REIT) 則會在疫情下、旅遊業低迷時大受影響?

早幾日筆者從頭到尾看一次Howard Marks在 13/10/2020 最新的Memo (按此), 對上述疑問有了更堅定的看法:
1. 美股股市大升最大主因是源自極低利率
當利率極低, 被認為risk-free的國債息率下降至接近0%時, 市場對股市的預期報酬由以往的7-8% 下降至5-6%, 股市大升是合理。不是經濟與股市脫勾的奇怪現象。

2. 現時情況與科技泡沫爆破年代不同, 傳統科技優質股 (FAAMG) 的護城河非常強大, 而且有持續性 (sustainability), 它們在低利率下值得較高的估值, 現價(~30倍PE) 是合理
(註: 不過對於一些未有盈利的二三線科技股/電動車股, 我是有保留的, 情況有如科技泡沫爆破時代, 只要你的「故事」說得夠動聽, 市場就給予你80倍的PE, 現在未有盈利股的PE是無限大)

3.  現時一些傳統經濟股 (如銀行股、收租股、零售股等) 現價是合理。因為它們比起 FAAMG的uncertainty的確更大, 更受疫情的不確定性影響, 所以需要給予較低估值。
(註: 以香港的收租股為例, 現時出現第4波疫情, 將來會唔會有第5波? 疫情在2021年年中可否完結? 還是要等到2021年年底? 疫情完結後自由行會否恢復? 大型商場租金能否重回2018年的水平?)

再加上筆者個人的一些看法:
4.  過去9個月組合+37%的回報主要是由只佔一半的科技股/優質股貢獻, 傳統經濟股的賬面虧損反而持續拖垮了組合的回報

5. 筆者不缺收息股提供的現金流
筆者仍然年輕, 有穩定工作, 加上IB容許現金是負數, 筆者連槓桿的成本(即利息)也不用支付, 可以直接負現金。對筆者來說, 資產的平穩增值能力是首要考慮

6. 電商平台有「線上收租股」的概念。
收租股如新地、REIT過往被認為是優質「防守股」的原因, 是經營成本低, 只需提供地方, 就能持續穩定地收租, 生意好壞都要交租。而疫情與社會事件打破了這個傳統觀念 —— 商場可以完全停頓, 改為網上消費, 大型零售品牌可以結業, 自由行可能不再恢復, 即使商場的吉鋪有新租客進駐, 租金也可能大減, 兩三年內也無法回復以往輝煌的水平。

相較之下, 愈來愈多大小品牌改在網上銷售, 有更低的租金和倉儲成本, 疫情、city lockdown 也很難影響消費者的網上消費。阿里巴巴等電商股只提供一個平台, 就在每單交易中收取佣金, 猶如線上收租股。
並且傳統收租股有地域限制, 租戶會達上限, 沒有吉鋪就無法容納新租戶。而線上電商平台則沒有上限。愈多的商業客戶進駐, 電商平台就愈強大, 有愈大的護城河。

7. 減低非核心持股的比重
筆者曾多次提及自己有5隻最看好的港股及美股,而短期目標是將這10隻股擠身組合的10甲。換言之,筆者需要同時降低非核心持股的比重。

綜合以上原因,筆者趁者昨日(2/12)的空檔,組合做了以下調整:



京東(JD.US) (+) (買入價: $84.04USD)
首次買入,吸納作長線部署。筆者承認京東在物流上的部署非常厲害, 自營模式在利潤率上雖然遠不及阿里巴巴,但因著對產品質素有更大監管+物流優勢,筆者看好愈來愈多大品牌零售商會進駐京東平台作網上銷售,並使用京東的物流網絡進行發貨。換言之,筆者並非看好京東自己採購貨品再銷售的模式 (不過Amazon正是這模式), 因為經營成本大、利潤率低, 而是看好京東花了重資產在建立自己的平台及物流網絡後,吸引更多中高端的零售品牌進駐京東電商平台,讓京東可以像阿里巴巴般以平台管理人+物流身份,收取零售商的佣金,並透過B2B的京東數科 (有點像支付寶, 不過是企業版), 達致像阿里巴巴般的三重盈利 (平台佣金 + 物流收費 + 支付平台)

舉個例子, 如果想在網上購買一部昂貴的電視, 你會選擇京東還是淘寶? 我相信消費者會傾向選擇京東, 雖然定價較貴, 但質素比較有保證(避免是假貨)、送貨過程比較安心 (不會像淘寶般運送到屋企可能碎mon)。筆者相信中高端的產品, 京東會繼續搶佔阿里巴巴電商平台的市佔率。

所以如果看好中國的電商發展, 投資者應該同時投資 阿里巴巴 + 京東

有關京東的基本面分析, 可看此video:

有關京東的估值方法, 可參考Learning Finance 的DCF方法:


阿里巴巴 (BABA) (+) (增持價: $260.8 USD)
筆者上文如此看好京東, 甚至覺得京東會搶佔巴巴電商平台市佔率, 是否不再看好巴巴?
非也, 筆者更看好巴巴
京東的一大缺點就是經營成本大、利潤率極低。當然, 隨著經濟規模效應 (economies of scale), 利潤率有望持續提高, 這也是京東的潛力所在。
同時, 巴巴的低經營成本、高利潤率則是優點所在。儘管中高端市佔率有機會被京東搶佔, 但筆者仍相信隨著菜鳥物流愈趨成熟, 巴巴電商的經營模式能在中低端市場保持龍頭優勢、聯繫中小型商戶與消費者,作一隻「線上收租股」。
(註: 雖然巴巴的低端市場受拼多多(PDD)的威脅, 但筆者暫時仍然不會考慮PDD這種「去中介人」的經營模式, 有機會再討論)。

我相信中國的電商情況不會像美國般Amazon獨大, 而是巴巴與京東保持激烈競爭的情況

而巴巴的另一個最大潛力, 就是估值極高的雲計算服務
為何市場給予Amazon P/E >90倍的估值, 卻給予eBay 只有不足P/E 7倍的估值?
為何Windows 被Apple 嚴重搶佔市佔率的情況下, Microsoft可以仍然持續強勁增長並且有P/E 35倍的估值?
原因就是雲計算業務。 雲計算業務全球市佔率Amazon排名第一, Microsoft 第二, 阿里巴巴第三。在中國市佔率, 阿里巴巴排名第一, 大幅拋離其他競爭對手。
雲計算業務是需要初期投放大量資源, 但利潤率極高的業務, 也是中小企業數碼化所需要的服務。而巴巴的管理層預計雲計算業務在2021年開始虧轉盈

儘管巴巴在電商平台面臨激烈競爭, 但筆者相信巴巴在電商平台的低經營成本+高利潤率模式, 能維持一定的現金流和純利, 並著能憑著雲計算業務持續增長, 鞏固巴巴在中國科技股的龍頭地位。
有關巴巴的雲計算資料, 可參考:

有關巴巴與Amazon的比較, 可參考:

有關巴巴的估值, 可參考Learning Finance 的DCF model:

而筆者繼續增持巴巴的主因, 就是巴巴估值被大幅低估,筆者甚至找不到另一隻優質股有同樣的估值被大幅低估情況。當眾人(包括減持的馬雲)都唾棄巴巴時, 筆者願意繼續增持巴巴。

當將來巴巴的均值回歸, 或出現另一隻優質股估值被大幅低估時, 筆者不排除會減持巴巴作資產配置。

比亞迪 (1211.HK) (+) (增持價: $170.2)
掙紮並具風險的投資決定。筆者同樣看好電動車未來的發展, 想加大投資額, 在比較各電動車股的估值後, 選擇增持比亞迪。比亞迪現時的估值無疑是貴, 但相對於Tesla, 蔚來等卻是平。
比亞迪除了估值較平外, 其優勢是 i) 刀片電池技術, ii) 成熟的電動車技術, iii) 商用電動車龍頭, iv) 輔助駕駛技術 。

中國公布了2021-2035年的新能源汽車政策, 其中一個目標是2035年達到所有公用車輪實現全面電動化, 這正是比亞迪的強項。此外中國期望2035年電動車技術有國際競爭能力, 筆者不排除蔚來、小鵬汽車等電動車技術可以急起直追, 但我認為目前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 只有比亞迪。

比亞迪最新推出的豪華版電動車漢EV也是一個賣點, Tesla Model 3 的售價 (約$24萬RMB) 雖然極具競爭力, 但走平民化路線, 內在設計的確是一輪平民車。而比亞迪的漢EV售價相近, 但走豪華版路線, 我認為競爭力不比 Tesla 的Model 3 或 蔚來的 EC6 (約$36萬RMB)弱,甚至更勝一籌。

筆者亦期待將來比亞迪可以利用自身成熟技術的優勢,進一步擴展業務,與更多傳統車廠品牌有合作機會, 成為半個電動車顧問的角色。

必瘦站 (1830.HK) (-) (減持價: $3.58)
仍然看好在中、港、澳、海外的發展, 並認同男士美容是藍海市場。但始終非核心持股, 減持部份持股量。

中銀香港 (2388.HK) (-) (減持價: $24.8)
仍然是本地銀行股的最佳選擇, 但基於非核心持股, 減持部份。

新鴻基地產 (0016.HK) (-) (減持價: $103.3)
仍然是地產股 & 寫字樓 & 大型商場股的首選。但基於非核心持股, 減持部份。

置富房託 (0778.HK) (-) (沽清@ $6.94)
領展是更優質的房託股, 旗下資產價值不斷優化。在考慮同時減持領展 & 置富的時候,  筆者認為沽清置富、保留領展的持倉是更佳選擇。

國藥控股 (1099.HK)(+)(買入@$19.68)
極小注、半投機心態。中國目前有兩隻疫苗,已是臨床第III期測試, 國內已有近百萬人接種, 本月印尼也會開始為全民接種中國疫苗。這兩隻疫苗分別是國藥 & 科興。
在美國疫苗股被熱炒的時候, 中國疫苗股毫無起色, 而中國疫苗需求龐大, 會否是機會呢?
科興控股無法在股市上購入, 所以筆者最後考慮少量買入國藥。
(註: 真的是半投機心態, 並且極小注, 持股比例不足0.5%)


免責聲明: 以上純屬筆者個人投資操作, 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020年11月21日星期六

截至2020年11月20日的組合投資回報 及 最新持股

兩個多月前的9月6日, 筆者發表了一篇6個月的組合投資回報 (帖文按此), 當時組合回報為+19.31%, 槓桿比率1.3倍。

兩個月過去, 佔倉位近50%的傳統經濟股大幅回勇, 投資組合的回報及持股也出現重大變化, 所以趁此空檔更新一下。


由2020年3月2日截至11月20日, 現時組合回報為+37.26%, 同比恆指回報為+4.47%, 標普500回報+20.42%, 納指+39.3%。

這算是筆者投資6年以來最佳的回報率, 回報十分滿意。

現時槓桿1.46倍, 容許整個組合下跌40%以上才有斬倉風險, 暫時屬安心水平。

隨著傳統經濟股的大幅回勇, 筆者大幅減持了持股過多的新鴻基地產、必瘦站,亦減持了部份的盈富和少量的友邦,並沽清了手上不多的吉利汽車和廣汽 (沽清第2日吉利開始爆升...),並將資金轉入被低估的阿里巴巴,及少量Facebook。

現時IB組合的20大持股如下: 

1. 阿里巴巴  (9988.HK + BABA) - 22.85%

2. Facebook (FB) - 6.55%

3. 新鴻基地產 (0016.HK) - 5.99%

4. 必瘦站 (1830.HK) - 5.48%

5. 台積電 (TSM) - 5.03%

6. Google (GOOGL) - 4.58%

7. 中銀香港 (2388.HK) - 4.19%

8. 安踏體育 (2020.HK) - 4.13%

9. Vanguard Intermediate Term Corp Bond (VCIT) - 3.96%

10. 領展 (0823.HK) - 3.57%

11. 比亞迪 (1211.HK) - 3.43%

12. 中國平安 (2318.HK) - 3.31%

13. Apple (AAPL) - 3.29%

14. 置富 (0778.HK) - 2.62%

15. 騰訊 (0700.HK) - 2.21%

16. SP500 ETF (VOO) - 2.10%

17. NASDAQ ETF (QQQ) - 2.04%

18. 友邦 (1299.HK) - 2.02%

19. 盈富基金 (2800.HK) - 1.99%

20. Visa (V) - 1.88%

此外還有港交所(0388.HK), Tesla (TSLA), Amazon (AMZN), 中生製藥、港鐵、可口可樂等...可惜20甲不入。


筆者上次提及過最看好的5隻港股及美股 (帖文按此), 最終目標是讓這10隻股擠身10甲, 

但現階段距離此目前仍有浩大工程, 主因是很多股票現時的股價仍在偏貴水平, 未找到換馬機會。


筆者期待隨著最大持倉阿里巴巴逐漸反彈, 組合回報有望挑戰納指!祝各位身體健康、早日財自!


(以上純屬個人操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020年10月30日星期五

5隻最看好的港股&美股 + 阿里巴巴簡評

很久沒寫Blog, 今次一炮過寫多啲內容。 

最看好的五大港股 
在芸芸港股中, 筆者最看好的5隻優質股如下: 
 1. 阿里巴巴 (9988 / BABA)
 2. 騰訊 (0700)
 3. 港交所 (0388) 
 4. 安踏體育 (2020) 
 5. 比亞迪 (1211) 

其中, 優質度又以 1 ~ 2 > 3 >> 4。 

阿里巴巴與騰訊最中國最大的公司, 也可以堪稱是最好的公司,兩者有強大的護城河、優質的盈利增長, 稍後會再詳細簡評阿里巴巴; 
港交所是一盤獨市、必賺的生意, 擁有強大的護城河, 唯一缺點是盈利增長較慢, 是一隻平穩的優質股。
安踏體育就像內地版的NIKE, 但安踏走多品牌路線,其FILA品牌在香港也受歡迎, 雖然優質度本身不及NIKE, 但在內地這個消費力強的市場,甚至在一些漸漸富有的二三線城市, 市民對體育產品、波鞋等的需求漸漸上升,仍有不錯的增長空間。

 以上4隻股, 如果在預測PE <30 的時候買入, 然後長線持有,回報相信已經非常不錯。

至於第5隻股比亞迪, 嚴格來說不是普通的優質股, 是一隻具風險的潛力股, 原因不用我多說, 有興趣就留意龔成的Facebook Page

<30 acebook="" b="" page="">最看好的五大美股 

至於在芸芸美股中, 筆者最看好的5隻優質股如下: 
1. Apple 
2. Facebook 
3. Google 
 4. Visa 
 5. Tesla 

筆者並非視Apple為一隻科技股, 而是一些像NIKE般、甚至比NIKE有更強大品牌的Retail股, 其顧客忠誠度有多強、有使用過Apple產品的用家應該都很清楚。
此外, Apple除了可以以極高定價及毛利賣iphone, ipod等產品及週邊外, 其Mac機、超級電腦等亦有商用市場。
此外, Apple的Cloud services, App store收取每一個App developer的費用等, 也是盈利極高的項目。
如果你用像NIKE般的零售股角度, 而非科技股角度去看Apple, 你就會明白為何巴菲特會投資Apple、為何Apple的估值可以去到30倍PE (NIKE的PE去到40倍添) 

至於Facebook 和Google, 除了是科技股, 更是全球最大的廣告公司, 兩者壟斷了整個廣告市場。此外, 佢地亦係擁有全球最大量Big data (中國除外)的公司。
在這裡想多說一點Facebook。 Facebook 有很多優勢, 其中一個優勢是龐大現金流, 可以收購潛在競爭者, 例如Instragram & Whatsapp。
同時, Facebook的Big Data讓他很容易就發展其他業務, 而且很容易成功。例如曾經提出的Online Shop, 想象一下如果各公司可以在自己的Facebook Page做宣傳+賣產品, 會否有能力衝擊Amazon 的電商平台呢?

Visa則是與消費掛勾的優質企業, 雖然與銀行同為金融行業, 但其盈利、Business Model實在優勢太多。只要有消費、有用信用卡、Visa就在賺錢。
在香港信用卡可能已經很普及, 即使有Payme、八達通也離不開信用卡增值, 然而在美國這些貸款消費的國家, Visa在信用卡的賺錢能力更更更強。

最後Tesla, 同樣嚴格來說不是普通優質股, 是具風險的潛力股, 重點是電動車 + 自動駕駛技術, 不要只著眼前者而忽略了後者的強大潛力。 

阿里巴巴簡評 
筆者現時最看好的港股是阿里巴巴, 這是考慮到它的優質度(護城河)、增長能力及估值平貴。 

估值
先看看上述4隻港股以今日收市價的預測PE (根據Bloomberg App): 
騰訊(0700): 收市價$591, 預測PE @ 2020/12 = 40.35倍, 偏貴水平 
港交所(0388): 收市價$370.2, 預測PE @ 2020/12 = 42.73倍, 仲貴過騰訊, 而且長遠增長力不及騰訊 
安踏體育(2020): 收市價$85.3, 預測PE @ 2020/12 = 37,8倍, 偏貴水平 
阿里巴巴(9988): 收市價$293.2, 預測PE @ 2021/03 = 32.2倍, 合理稍高水平 (稍微高於PE30倍)。 
(註: 阿里巴巴的財務結算日是3月31日, 與其他港股不同)  

如果以上優質股預測PE = 30倍, 是合理水平, 也是值得增持的水平。 
如果大家還記得巴菲特的金句, 價值投資的核心是: 
「寧願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好公司,也不願以便宜的價格買入普通公司」(Fair price Wonderful stock > Wonderful price Fair stock) 
 30倍是合理水平, 亦開始是分注買入好公司的水平。 

所以(1)單論估值, 阿里巴巴現時的估值雖然是稍高, 但卻是上述4隻股票中最吸引、最便宜。 

增長能力 
以下取自付費Bloomberg data, 分析師對阿里巴巴(美股:BABA)未來4年的盈利預測(Estimated EPS): 
2021/3/31: 63.217rmb, 對應合理價是 $63.217rmb x 0.145usd/rmb x 30PE = $275 
2022/3/31: 78,777rmb, 對應合理價是 $78.777rmb x 0.145usd/rmb x 30PE = $343 (24.7%增長)
2023/3/31: 98.661rmb, 對應合理價是 $98.661rmb x 0.145usd/rmb x 30PE = $429 (25%增長)
2024/3/31: 127.14rmb, 對應合理價是 $127.14rmb x 0.145usd/rmb x 30PE = $553 (28.9%增長)  

盈利預測充滿誤差, 所以只能作參考。不過這畢竟是出自Bloomberg的專業分析師, 是世界最頂級的分析師, 其參考價值一定比街邊一個「股神」/電視上的財演高。 
此外, 每年25%左右的盈利增長, 也很貼地, 如果你有留意過往淘寶的驚人增長, 加上中國內地的經濟仍然急速發展, 二三線城市也愈來愈富有, 對於這25%增長你不會覺得希奇。  
簡言之, 如果你願意持有阿里巴巴至2024年中, 阿里巴巴的內在價值有望升至$500以上 (比現價高出70%, 3.5年時間)。 
(提醒: 內在價值=/=股價, 股價無人能預測, 可以內在價值$500, 但股價是$200 (大熊市), 也可以是$700 (大牛市))。 

比較一下最大的競爭對手 - 騰訊未來4年的盈利預測 (Estimated EPS): 
2020/12/31: 12.645rmb, 對應合理價是 $12.645rmb x 1.15hkd/rmb x 30PE = $436 
2021/12/31: 15.788rmb, 對應合理價是 $15.788rmb x 1.15hkd/rmb x 30PE = $544.7 
2022/12/31: 18.938rmb, 對應合理價是 $18.938rmb x 1.15hkd/rmb x 30PE = $653 
2023/12/31: 23.615rmb, 對應合理價是 $23.615rmb x 1.15hkd/rmb x 30PE = $814.7 

簡言之, 現價騰訊已完全反映2021年底的內在價值, 假如持有至2023年底, 騰訊的內在價值有望上升至 $800 (比現價高出35%, 3年時間) 
(提醒: 內在價值=/=股價, 股價無人能預測, 可以內在價值$800, 但股價是$500 (大熊市), 也可以是$1,000 (大牛市))。 

優質度 
有人認為騰訊比阿里巴巴優質, 我個人則認為兩者相近, 甚至阿里巴巴更優質。至少論估值, 給予阿里巴巴的P/E不應該低於騰訊。  

騰訊其中一個最大收入來源是遊戲。個人認為, 開發不同的遊戲不一定能帶來更多的收入, 因為一款新的遊戲, 可能會成為騰訊旗下一款舊遊戲的競爭者。
簡言之, 一款新遊戲受歡迎而收入大增時, 可能影響一款舊遊戲的收入下跌。 
其次, 一旦停止開發遊戲, 遊戲的競爭力下跌, 就有機會被其他公司開發的新遊戲影響。 
第三, 兒童沉迷打機問題, 是中央一個打擊的對象, 先是限制遊玩時間, 之後是限制充值上限, 之後會否有更多限制導致影響收入呢?  

騰訊另一個最值錢的是微訊, 微訊發展至今除了有Facebook的社交角色, 還有小遊戲、小程式、微訊支付、相關的金融平台。 
很值錢, 但會否有一日中國開放市場讓Facebook/Google進駐, 而大幅影響微訊的護城河呢? 

騰訊還有一點就是多元化的投資, 例如AI, 閱文的版權、影音、雲服務等,也有很多的收購, 如果能互相有協同效應, 當然有望提升整體估值, 但若果有一些投資失利, 投資損失可能拖垮經營收入, 這正是有潛力、也有風險的地方。 

相較之下, 阿里巴巴的淘寶業務在未來的可視性較高, 涉及不單是B2C, 也是B2B的市場。
隨著中國一二三線的市民愈來愈富有, 淘寶的交易金額也自然會節節上升。 
而且淘寶的經營成本, 也不像騰訊的遊戲般需要持續開發, 就能賺取持續的盈利。

而支付寶與淘寶網本身的協同效應好強, 每次使用支付寶在淘寶網交易, 支付寶會收取一筆佣金, 淘寶網也會收取一筆佣金, 是雙重盈利, 這也是比美國AMAZON優勝的地方。 
(當然AMAZON有其他地方比阿里巴巴優勢)
阿里巴巴本身就是有點像Amazon + 內地版 Visa (從交易中收取費用)。 

而阿里巴巴新發展的菜鳥物流, 亦有望在將來取得盈利, 達致在淘寶網用支付寶交易、再用菜鳥物流派/送貨, 達致三重盈利。 

阿里巴巴的雲業務目前亦比騰訊領先, 是另一個增長引擎。

此外, 阿里巴巴目前仍未開放深港通/滬港通, 將來有望進一步讓北水流入加大成交量。  

個人認為, 阿里巴巴將來有能力成為下一隻AMAZON, 再加半隻內地版Visa, 達致一隻合理估值甚於高於PE30倍的企業。 

早前陳華德先生也在葳言大意中提及過阿里巴巴在2020年的估值 (見下圖), 可以參考一下:

總結, 現價阿里巴巴估值雖然是合理稍高水平, 但仍比騰訊等吸引。
如果現時沒有貨的話, 現價仍可考慮分注買入。 
阿里巴巴在芸芸港股之中, 算是穩健增長之選! 

 (以上純粹個人觀點和操作, 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020年9月8日星期二

過去6個月投資回報回顧

 自從2020年3月在Interactive Brokers (IB) 開戶, 之後開始買賣美股, 並將整個港股倉由中銀射去IB, 至今已6個月。難得美股開始從高位下跌, 也是時候順便回顧一下股票組合的表現 (順便看看美股最高峰時, 股票組合整體回報多少)。



組合概要

股票組合現時槓桿比率約1.3倍, 槓桿利息1.5%。

組合內現時約20%美股, 75%港股 (約40%是增長類別, 35%是收息類別), 5%美國企業債券。 


回報最差時

組合回報最差時在3月23日, 當時正值股市谷底 (當然, 這是事後才知道是底) 。

組合回報率 -23.45%, 同期恒指-16.85%, 標普500 -24.26%, 納指 -19.85%。


回報最佳時

組合回報最佳時在9月2日, 當時正值美股股市頂部 (當然, 這也是事後才知道是頂) 。

組合回報率 +24.82%, 同期恒指-0.98%, 標普500 +19.38%, 納指 +40.03%。


現時回報

組合現時在9月8日回報是 +19.31%, 同期恒指-3.16%, 標普500 +16.00%, 納指 +32.71%。


總結

組合過去6個月的波動介乎 -25% ~ +25%, 對部份人來說可能會食唔安訓唔落, 但對筆者來說還好。

展望將來, 美股有機會進一步暴跌多20-30%也唔出奇, 屆時會是良好的增持時機。

目前筆者的美股持貨量不多  (早前在美股從谷底反彈>10%時, 太早止賺, 這是價值投資者的極大錯誤), 所以筆者傾向繼續持有、不會減持, 並找機會進一步增持。

港股方面, 目前恒指估值仍不高, 將來若果疫情進一步抒緩, 相信傳統經濟股也會遲早均值回歸, 所以筆者的策略仍然是繼續持有。


祝願各位投資者, 在這股票市場風高浪急的時候, 可以坐穩抵受得住情緒的波動, 理性地做到低買高賣~!

2020年8月12日星期三

更新騰訊(0700)的粗略估值

 上次在3月時寫了一篇騰訊的粗略估值文章[按此], 當時騰訊粗略的合理估值大約是$382.8。

昨日騰訊公布了2020年中期業績, 半年純利每股盈利6.541元人民幣, 即6.541 x 1.12 = 7.325港元。


方法一: 參考中期業績作粗略估算

假設2020年下半年純利與上半年相若, 全年盈利 = $7.325 x 2 = $14.65。

筆者給予最高的30倍P/E作估值, 預測2020合理價為 $14.65 x 30倍P/E = $439.5


方式二: 參考第二季業績作粗略估算

騰訊同日亦公布了2020年的第二季(Q2)業績為純利 331.07億人民幣, 之前首季(Q1)為288.96億人民幣。

假設第三季(Q3)及第四季(Q4)純利與Q2相若:

Q1 = 288.96億

Q2 = Q3 = Q4 = 331.07億

騰訊發行的股本為95.82億。

因此, 預測2020年合理價為 ($288.96 + $331.07 x 3) x 1.12 (人民幣兌港元) ÷ 95.82 x 30倍P/E = $449.6


方法三: 參考Bloomberg的盈利預測作粗略估算

根據Bloomberg App, 2020-12的預測EPS為12.50人民幣。

預測2020年合理價為 $12.50x 1.12 (人民幣兌港元) x 30倍P/E = $420


上述三個方法都只是粗略估算, 得出的2020年合理價區間為 $420 ~ $450, 比上次文章的$382.8大幅上調。

上次文章中筆者以為疫情或多或少會對騰訊產生負面影響, 因此下調了5%盈測, 合理價由$402.9下調至$382.8。但結果騰訊的業績勝預期。

看來真的不能低估騰率的優質度! 不過現價騰訊$513仍處於偏貴水平, 除非跌穿$420 - $450的合理區, 否則筆者不會考慮增持


P.S. 筆者仍持有1手騰訊,  在2020年3月13日以$336買入, 早前在7月9日以$548.5將月供的碎股(約半手)賣出, 餘下1手會長線持有。


2020年7月16日星期四

股票投資如何由零入手

今日與友人討論開如何入手學習股票投資。
 筆者非常欣賞這位友人,因為看得出是真心想要付出時間和努力去認真學習,這與絕大多數等散戶只想聽一個number, 然後跟風炒股截然不同。
筆者自問最近亦懶惰了,所以友人的認真學習,也激勵了筆者要加把勁去學習、進步。

在此分享一下筆者對於股票投資如何由零入手。

筆者認為股票投資有3大重點,缺一不可:
1)選股
2)估值
3)資產配置 (即根據市況,調整 股票 vs 現金/債券比例,不同版塊,etc)

學習上,可以嘗試跟以下呢個flow:
1) 了解股票投資 = 中長線持有優質企業股份
2)了解何為「護城河」,嘗試自己從日常生活中選股/分析一隻股票有無護城河

以上都係概念性,無乜數字

3)了解何為ROE, 派息比率等 基本指標
4)了解P/E, P/B 等最基本估值工具,知道咩類型股票適合PE, 咩類型適合PB

以上都係初階

5)了解資產配置概念,例如根據恆指PE,調整股票比重

以上中階,知易行難

6)會計學基本知識,識睇balance sheet, statement of cash flow, income statement
7)可以開始睇年報
8)了解其他估值工具, Eg. DDM, EV/EBITDA, etc.
9)自己做估值

以上較高階和technical。

學習資源方面,筆者也分享一下自己的自學方式。
筆者最先接觸「投資」概念是 2012/13年大學Year 1時一個 「富爸爸窮爸爸現金流遊戲」(board game)。
當時學習了簡化版的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亦明白 正現金流的重要。

之後約2014/15年大學Year2-3, 當時筆者從「止凡」、「龔成」兩位blogger 開始入手。
兩位的文章也是與價值投資的「概念」為主,用字較淺白。
其中,筆者推介 龔成的書籍:「財務自由行」,可以綜覽一眾投資工具,亦可以建立很好的價投資基本概念。

當投資已有一定知識和實戰經驗,就可以挑戰&學習較中高階的知識,即「選股、估值、資產配置」。
這時,可從「股壇老兵鍾記」的blog文及書藉入手,筆者亦強烈推薦鍾sir 的基礎投資課程,學費只是$1xxx, 絕對是物超所值。
鍾sir的文章會涵蓋很多估值的計算,會計的基本知識、閱選財務報表等,非常technical, 完全是另一個境界。
筆者當初接觸鍾sir的文章時,覺得非常困難,但隨著時間過去,你就會發現自己能漸漸catch up到,甚至會自然與鍾sir有類似的分析和看法。

當達到這水平時,就可以進一步閱讀世界級投資巨著,例如「投資最重要的事」等,你會發現水平又是另一個世界,沒有之前的根基,大概唔會睇得明...但有一定根基後,會大開眼界,對無盡的學習和進步空間感到興奮,亦會發現自己原來只是在學習股票投資路程上的「起點」。

「股票投資」絕對一門專業。否則基金經理就不會如此高薪厚職。
而事實上,大市(大盤)能打贏80%的投資者,包括基金經理。
而真正的價值投資者,以打贏大盤為目標,亦能持續打贏大盤。

股票投資是一生的學習,需要不斷進步。
在股票投資的路程上,即使有5年、10年經驗,仍然很年輕。

股神巴菲特可是投資了近70年,仍在不斷學習和自我進步當中...

所以,永遠不要高估自己、輕看投資,
否則,你自然需要付上沉重痛心的學費。

2020年7月6日星期一

恆指最新合理值及筆者最新資產配置策略



I. 恆指最新合理估值
今日恆指收市升近千點, 只看組合單日賬面回報的話非常可觀。



港股現時不少科網股及新經濟股, 估值已到達偏貴的危險水平; 但其他傳統股如地產股、收租股、銀行股、保險股等, 估值仍是合理偏低。

到底如此凌厲的升勢, 是曇花一現還是剛剛開始? 筆者也沒有答案。但還原基本步, 我們可從估值作參考以進行資產配置。

1. 中長期恆指合理估值
鍾Sir 在6月6日曾發帖文講述如何估算2020恆指的合理估值[按此]。
筆者個人偏好先計算2021的合理價, 再折現到2020的合理估值 (即方法二), 因為今年度受疫情及社會事件影響, 企業的盈利大受影響。如果用此盈利估算2020的估值, 或許會低估了恆指長遠的投資價值, 做出錯誤的投資決定。

根據Bloomberg最新的盈利預測, 2021年恆指Estimated EPS為 2,610。
2021年合理價為 2,610 x 11.3 (近10年歷史P/E中位數) = 29,493點。
恆指的年回報率為 7 - 8%, 取其中位數7.5% 作折現率。
2020年合理價為 29,493 / 1.075 = 27,435點。

值得一提, 這估值略高於鍾Sir在6月6日的帖文, 主因是 恆指2021年的預測盈利被上調了
隨著疫情及國安法的發展, 到底預測盈利會繼續上調還是下調? 不同人或有不同解讀。
筆者會偏向樂觀及長期持有

2. 短期受美股影響
美股現時納指創歷史新高, 不少科技股已開始出現泡沫。加上美國的疫情愈來愈嚴重, 經濟復甦更遙遙無期。
筆者認為, 現時美股比港股更危險。一旦美股出現暴跌時 (筆者非常期待), 港股也必定被波及而下跌。然而, 筆者相信港股的下調幅度, 會較美股略低。

所以, 恆指短期的走向是升是跌, 仍是未知之數。

II. 筆者最新資產配置策略
筆者近兩個月在組合上並無太大動作, 只有廖廖可數的交易:
1. 在22/5 公布國安法後, 買入新鴻基地產(0016) @ $91.4
2. 在12/6 減持約15%的美股
3. 在2/7 減持部份港交所(0388) @ $347.8

現時筆者的投資組合與止凡最新的影片[去片, 值得一看!]有點類似, 主要分為 增長類別現金流(收息)類別:

A. 增長類別 -- 美股 (約佔組合的20%)
Top 6 holdings:
1. Apple (AAPL)
2. Facebook (FB)
3. S&P500 ETF (VOO)
4. NASDAQ ETF (QQQ)
5. Visa (V)
6. Google (GOOGL)
以上6隻股票已佔美股組合的80%。其餘少量如 Tesla (TSLA), Coca-cola (KO), Alibaba (BABA)等。


B. 增長類別 -- 港股 (約佔組合的40%)
Top 10 holdings:
1. 必瘦站 (1830)
2. 阿里巴巴 (9988)
3. 中國平安 (2318)
4. 騰訊控股 (0700)
5. 友邦保險 (1299)
6. 比亞迪股份 (1211)
7. 安踏體育 (2020)
8. 港交所 (0388)
9. 吉利汽車 (0175)
10. 東陽光藥 (1558)
其餘比較想增持但一直未有機會的, 為中生製藥 (1177)等。

C. 收息類別 -- 港股 (約佔組合的35%)
Top 6 holdings:
1. 新鴻基地產 (0016)
2. 盈富基金 (2800)
3. 中銀香港 (2388)
4. 領展房產 (0823)
5. 置富房託 (0778)
6. 港鐵 (0066)

D. 收息類別 -- 美國債券 (約估組合的5%)
美國中年期(5-10年)投資級別企業債ETF (VCIT)

以上組合, 除了帶來一定增長力外, 每年也帶來五位數字的現金流股息, 有一定的防守力。
現時槓桿水平為 1.26倍, 負債利息年支出為 1.58%。組合產生的現金流能完全覆蓋利息支出有餘。

以上雖然未必稱得上是高回報的組合, 持股百分比也有很多值得改善的地方, 但卻是筆者每晚能訓得安落的組合。
筆者長遠亦會考慮大幅加強美股的佔重 (期待美股的暴跌), 也會考慮投資 Vanguard Total World Stock ETF (VT) (一隻指數基金, 投資全球8,000多間大型企業, 真正賺取全球的市場報酬)

2020年5月4日星期一

讀畢巴菲特處理遺產、綠角財經筆記、<投資金律>後, 調整MPF策略

1. 巴菲特處理遺產的方法
早前分享過巴菲特處理遺產的方法 (連結按此), 這方法也適合一般投資者管理退休金。
方法就是固定的股債比例 -- 90% S&P500 ETF (VOO) ; 10% 短年期美國國債 (例如: SHY或IEI),
每月從中領取資金同樣是 90% 取自股票、10%取自債券, 並且每年年頭Re-balancing一次, 將組合再次調整成 90%股/10%債。

以上方法投資者無需關注市場熱度, 非常適合沒有時間管理股票、或是根本沒有足夠財商 (或是太年老了, 有心無力)的投資者。 文章中也提及兩個改良版, 其中一個改良版需要每月關注股市熱度 (偏貴? 偏平?)。在股市偏貴時, 該月只從股票中領取資金; 相反在股市偏平時, 該月只從債券中領取資金, 然後同樣每年年頭Re-balancing一次, 將股債比例調整回90%股/10%債。

上述這個方法比巴菲特建議的方法回報更高, downside protection也更好, 但需要更多時間管理, 也需要足夠的財商。另一個改良方法除了每月關注股市熱度外, 更要關注債市熱度。此方法回報與上段方法相近,  但卻更複雜, 所以不在此詳述。

2. 綠角財經筆記
筆者最近觀看得最頻密的正是此Blog。綠角是台灣投資的著名Blogger (連結按此), 主張每月定額投資全球指數ETF & 全球公債, 比例為 20%全美、20%歐洲、20%亞太、20%新興市場、10%美國公債、10%國際公債,然後長期持有,不擇時進出,每年再Re-balancing一次。

看似簡單、機械化的投資方法,但其實背後是暗藏大量財商知識後悟出的決定。筆者在此推介一下綠角的Blog。

3. <投資金律>
自從上次從博客來買了5本投資巨著後,筆者終於閱畢第一本。<投資金律> 講述投資的四大關鍵,(i)理論 -- 讓筆者以嶄新角度去看股票與債券(風險資產及風險回報)、(ii)歷史 -- 認識歐美史上一次又一次的股市狂歡和崩盤、(iii) 投資心理學 -- 認識自己才是投資最大的敵人、(iv) 投資產業 -- 了解證券公司、共同基金、傳媒等絕非你的幫手, 而是敵人。

4. 三者的共同之處
真要說的話, 三者還真是有三個共通點: (i) 建議投資指數化基金 、 (ii) 強調股/債並存的資產配置、(iii) 長期持有, 不擇時進出。

5. 在強積金(MPF)中實踐
讀畢上述三者後, 筆者認為MPF 是最適合嘗試實踐的地方。

5a. 原因
(i) MPF 無法挑選個股, 投資者本身只能選擇各類基金, 而正好有全球化指數基金、債券基金等選擇。
(ii) MPF的資金無法在退休前取出, 變相投資者無法選擇退出市場, 這大大降低了投資者在大市崩盤時因為情緒而作錯誤決定離開市場的重大風險。
(iii) MPF每月會注入新資金, 可以持續買入基金作長期持有, 並且能每年作Re-balancing。

5b. 過往的MPF策略
過往筆者MPF的策略, 每月投放的資金為 70% 恆指ETF、30%世界指數ETF。
而現有資產, 則會根據恆指股市熱度, 以Ben Graham建議的資產配置方式調整 恆指 vs. 保守基金 (視作有利息的現金) 比例。
而世界指數ETF, 剛採取長期持有策略, 總結如下:

恆指ETF (每月投放70%資金, 股市偏平時增持, 偏貴時減持)
世界指數ETF (每月投放30%資金, 永不減持, 長線持有)
保守基金 (每月不投放資金, 股市偏平時減持, 偏貴時增持)

5c. 未來的MPF策略
未來, 筆者嘗試以 90%股 / 10%債的方式管理MPF。
(註: 筆者使用的是 BCT 銀聯)

(i) 世界股票基金 (指數追縱系列)
-持有約50%美股、25%歐洲、10%亞太(包括中國)、8%日本、5%香港
-管理費: 0.99%

曾經筆者以為BCT 沒有美股指數ETF選擇, 世界股票基金只屬次選。 然而, 讀畢綠角財經筆記及投資金律後, 筆者認同美股不可能是永遠最高報酬的地區 (背後原因還請自行閱讀<投資金律>), 而現在不起眼的 歐洲市場、日本市場、新興市場也有機會在不同時間下成為報酬最高的地區。
因此, 世界指數ETF 不僅不是次選, 更是最佳選擇。

筆者會投放最大量的資金在此 (約60%)。

(ii) 恆指基金 (指數追縱系列)
-追縱恆生指數
-管理費 0.75-0.80%

由於恆指是筆者的能力圈範圍, 筆者會更敏銳香港股市的熱度, 多於世界各地股市的情況。加上筆者看好中國將來在世界經濟的影響, 而恆指就包含眾多最優秀的中國企業 (相信將來中國企業佔恆指的比例會愈來愈多)。
因此, 筆者願意在組合中增大中港股票的佔比, 此為第二大的資金 (約30%)

(iii) 65歲後基金
-持有約 80%債券及現金, 20%股票
-管理費 0.75% (最低管理費的債券基金)

你沒看錯, 這正是政府提出的預設投資策略(DIS) 中的65歲後基金。 筆者發現, 這是BCT眾多選擇中, 投資世界債券 最低管理費的基金選擇。筆者亦相信這比保守基金長遠帶來更高的報酬, 同時有更低的管理費。(但同時亦存在更高的價格波動, 即風險)

筆者會投放10%的資金在此。

5d. 總結最新的MPF策略
採取約90%股/10%債的方式, 長線持有, 但亦會根據市場熱度稍作調整 (Calibration) 及定期進行 Re-balancing。

世界股票基金 - 60% (每月同樣會投放60%資金, 但會因股市熱度微調)
恆指基金 - 30% (每月同樣會投放30%資金, 但會因股市熱度微調)
65歲後基金 - 10% (每月同樣會投放10%資金, 但會因股市熱度微調)

6. 未來投資策略
筆者亦不排除在未來調整自己的投資策略, 例如:

(i) 在投資組合中加入適量債券 (暫時偏好美國投資評級短期公司債, 如Vanguard的 "VCIT");
(ii) 在投資組合中加入適量世界指數ETF (暫時偏好Vanguard Total World Stock ETF, "VT");
(iii) 盡量長期持有大部份優質股, 雖會因股市熱度調整股票比例, 但會盡量減少大幅減持50%的情況。

2020年4月7日星期二

美股大幅反彈, 減持少量美股

近日美股大幅反彈, S&P500 由2,200點反彈至2,735點水平, NASDAQ則由6,700點反彈至近8,100點水平。

根據2020-03-20的Bloomberg Data,

S&P500:
2020 Forecast EPS = 166.31
PE中位數 = 16.59
2020 合理價 = 166.31 x 16.59 = 2,759點

NASDAQ:
2020 Forecast EPS = 352.56
PE中位數 = 20.99
2020 合理價 = 352.56 x 20.99 = 7,400點

換言之, 美股已開始反彈至合理水平

現時疫情及市況前景仍然不明朗,市場先生的脾氣亦難猜、也不可能猜度。雖然美股有機會進一步大幅上揚,但同時亦有機會進一步暴跌近50% (E.g. S&P500有可能暴跌至1,600點水平 -- 雖然屆時應該很多投資者, 甚至不少價值投資者也會絕望,只有少數能倖存,但的確有些微機會發生,即使有無限QE...) 投資者亦必需做好最壞打算。

鍾Sir同學會中有學員今日分享了投資大師 Howard Marks的文章(連結按此), 當中提及他的看法已沒之前樂觀。

筆者認同Howard Masks的憂慮, 我認為樂觀因素短期股市已經充份反映, 再大升頗有難度, 需要疫情受控及經濟回復支持。
相反, 下望仍可以有好大下跌空間。

以上全都講緊美股, 中國有點不一樣, 似乎真係復蘇緊 (除非發生第二波爆發...)。

故此, 筆者今日亦減持了少量美股, 一方面是為了去槓桿;
另一方面, 即使股市再升, 筆者只係賺少左;
但萬一再大跌時, 此番減持可以降低被斬倉風險, 亦可以有更多資金在大跌時買入, 以進一步降低平均買入價

筆者今日減持了以下股票:
AAPL @ $269.4
FB @ $168.8
GOOGL @ $1210.67
V @ $176
VOO @ $249.7

減持後, 現時組合的槓桿水平為 1.18倍
各美股的持股量也在舒服水平, 不多也不少。即使美股沒有進一步下跌, 而是直接進入大牛市, 筆者也非常舒服。相反, 如果美股進一步下跌, 筆者就會增持美股, 對筆者來說是BONUS。

現階段, 筆者美股下一個理想的增持點是 NASDAQ 7,300點左右水平, 之後預計每跌10%會再入一注。

免責聲明: 以上純粹筆者個人操作, 涉及投資風險、斬倉風險, 筆者絕不鼓勵別人借貸投資, 每人均須對自己的投資決定負責

2020年3月31日星期二

2020年愚人節,匯豐(0005) 向全港股民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2020年愚人節,匯豐(0005) 向全港股民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 哎,不是玩笑,是事實,就是取消 2019末期已除淨既派息不突止,仲要暫停2020年全年派息。

匯豐在公告中不忘讚揚一下自己: 龐大資本、雄厚資金、充裕流動性、首季業績穩健。

我想不通為何在匯豐龐大資本、首季業績穩健下,董事會要通過有關安排,仲要唔係剩係取消第一季,係一次過取消全年派息。

匯豐實在有好多理由去推卻歐洲央行建議,例如過半是亞洲業務。

不禁令我陰謀論去猜度,會唔會想藉今次令散戶恐慌性拋售,然後大戶 (大股東)可以低撈股份?

但這對散戶不公,畢竟真正倚靠收息的,從不是資金充足的大戶,而是散戶, esp 靠匯豐收息退休的長者(有點同情佢地了..)


這會令我質疑匯豐管理層的 企業管治 & 誠信問題..

筆者也持有匯豐。起初我買入匯豐既原意是為了收息,
今次完全唔派息真係出乎我意料 
(我本身預最壞打算減50%派息,已經覺得自己夠保守)

既然與我起初買入原意背馳,我會毫不猶豫全數賣出,用資金買其他被低估的優質股。


匯豐大概會利用歐央行,下年光明正大地調整派息政策。
對於估值模型方面,匯豐不用DDM, 仍可使用市賬率P/B 進行估值。

不過匯豐在低PB下,PE仍遠高於中銀香港(2388)
所以匯豐盈利能力如何,可見一斑...

2020年3月28日星期六

總結一下近日買入的港股和美股 (持續更新至 29/03/2020)

過去一個月筆者增持了一些股票, 減持了一些股票 (原因: 資金有限, 換馬)。
筆者也不敢說這些減持是好是壞, 畢竟往往只有事後才知曉。

以下交易, 絕大部份都是限價盤, 只有極少數是開市當日才決定的交易

港股

0005 匯豐控股
買入 $52.6 (3/3)

0012 恆基地產
賣出 $30.7 (20/3, 原因: 偏好新鴻基多於恆地, 加上煤氣估值偏高, 持有煤氣的恆地估值在短期內有進一步下調風險)

0016 新鴻基地產
買入 $109.1 (3/3) 、 $98.2 (13/3)、$92 (23/3)

0175 吉利汽車
買入 $11.54 (18/3)

0388 港交所
買入 $225 (17/3) 、 $209 (23/3)

0700 騰訊
買入 $336 (13/3)

0778 置富產業信託
買入 $8.27 (3/3) 、 $6.29 (19/3)

1211 比亞迪
買入 $36.8 (16/3)

1299 友邦保險
買入 $75.0 (4/3) 、 $63 (13/3)

1830 必瘦站
買入 $2.18 (12/3) 、 賣出 $1.83 (19/3) (原因: 必瘦站雖然我認為經濟回復正常後合理估值在 $3以上, 但其 Margin Impact 只有1.5倍, 遠低於其他藍籌股的 4-5倍, 大大增加整個組合的斬倉風險, 因此減持, 以資金買入其他Margin impact更高, 同樣被低估的藍籌股)

2020 安踏體育
買入 $55.95 (16/3)

2318 中國平安
買入 $84.3 (9/3)、$69.35 (23/3)

2388 中銀香港
買入 $24.8 (9/3)

2800 盈富基金
買入 $25.4 (9/3) 、 $22.7 (18/3)

美股

AAPL Apple
買入 $297 (5/3) 、 $263.5 (9/3) 、 $237 (12/3) 、 $213 (23/3)

GOOGL Google
買入 $1347 (5/3) 、 1270 (6/3) 、 1202 (9/3) 、 1080 (16/3)

FB Facebook
買入 $187.94 (5/3) 、 $178.68 (6/3) 、 $169.2 (9/3) 、$152 (12/3)

V Visa
買入 $190.5 (5/3) 、 $183 (6/3) 、 $162 (12/3) 、$146 (18/3)

VOO S&P500 ETF
買入 $269 (6/3) 、 $238 (12/3)

QQQ NASDAQ ETF
買入 $205 (5/3) 、 $184 (12/3) 、 $165 (23/3)

AMZN Amazon
買入 $1635 (16/3)

TSLA Tesla
買入 $475 (16/3)

BABA Alibaba Group
買入 $178.3 (16/3)

DAL Delta Airline
買入 $31.9 (25/3)

KO Coca-cola
買入 $43.8 (27/3)

暫時槓桿水平為 1.38倍, 目標是 當恆指約20,000點、S&P500 約 2,000點時, 槓桿水平約 1.50倍。

現時組合, 容許進一步下跌 46.7%, 會觸發斬倉風險。

免責聲明: 以上純粹筆者個人操作, 涉及投資風險、斬倉風險, 筆者絕不鼓勵別人借貸投資, 每人均須對自己的投資決定負責

2020年3月18日星期三

騰訊(0700)公布2019業績, 粗略估算2020合理內在價值 及 優質度分析

“騰訊”的图片搜索结果
騰訊(0700) 今日公布2019全年業績, 全年純利933.1億RMB, 按年增長19%。

2020合理估值
騰訊發行股本為 95.53億, 2019實際每股盈利 (EPS) 為 933.1 ÷ 95.53 = 9.77 RMB
比Bloomberg 預測的2019 EPS $9.89 RMB 略低 1.2%, 輕微遜於預期。

騰訊在2019年的實際內在價值為 9.77 RMB x 1.10 (人民幣兌港元) x 30倍 P/E = $322 (已成歷史)。


觀望2020年, Bloomberg 的盈利預測為EPS 12.21 RMB, 


基於2019實際EPS 略遜預期, 加上受武漢肺炎的疫情影響, 

筆者自行下調 2020 Forecast EPS 5% 至 12.21 x 0.95 = 11.60 RMB = 11.6 x 1.10 (人民幣兌港元) = $12.76 HKD

根據Bloomberg數據, 騰訊過去10年的市盈率中位數為 32.18。

筆者願意給予最高30倍的P/E 進行估值 (充滿藝術成分, 原因可見下文騰訊優質度分析), 
2020 騰訊合理內在價值為 $12.76 x 30 = $382.8。

按今日19/3/2020 的收市價 $334.0計算, $334 / $382.8 = 0.8725,

現價約有 12.7%安全邊際, 稍微低於合理估值。

基於現在步入環球股災, 投資者宜給予更大的安全邊際才考慮增持, 這也減省了估值誤差的影響。舉例20%安全邊際, 合理增持價為 $382.8 x 0.8 = $306.2; 如25%安全邊際, 則是 $287.1。

如果要進入平宜區, 至少給予30%安全邊際, 即 $382.8 x 0.7 = $268。

騰訊優質度 - 護城河探討
騰訊的護城河無容置疑 -- Wechat、微博、電競的龍頭地位等。除非內地開放市場給予 Google 和 Facebook, 否則在可見將來騰訊的強大護城河 -- 網絡效應仍可持續 (Sustainable)。

反之, 騰訊至少具有兩大風險。其一, 是一旦內地開放市場予Google & Facebook等外資企業, 騰訊的護城河地位會大受動搖, 屆時估值有機會大幅下調。

其二, 騰訊的主要業務當然非常優質, 值得配上高市盈率。然而, 騰訊近年亦積極注資、收購其他企業, 部份亦是創業版企業。
這些企業數量何其多、業務盡不相同、部份亦未有盈利, 所以即使是專業投資者, 逐一估值亦相當困難!
這些企業是否與騰訊的主要業務同樣優質呢?是否值得配上30倍市盈率呢?
呢方面投資者必須多加留意, 估值時給予較大折讓或安全邊際
(SOTP原理, 買豬肉必須連豬頭骨一起買, 當然要給予一定折讓!)

騰訊優質度 - 財務方面 (根據AASTOCK 數據)

騰訊的財務數據非常優質。

核心經營利潤率方面, 騰訊近6年也能維持 30%以上!


股東資金回報率 (ROE)方面, 雖然2019年有下降的情況 (由2018年的24.33% 下降至2019年的21.56%), 但近6年仍能維持在 20%以上!


自由現金流方面, 近6年都保持正數。


淨負債比率方面, 騰訊2014-2018年的淨負債也是負數 (即無淨負債, 現金水平 >  負債)。雖然2019年淨負債比率上升至10.21%, 但仍然非常健康 (<30%)。


利息覆蓋率方面, 騰訊2019年最低, 但仍然有14倍以上, 遠遠大於 5倍的要求。


根據杜邦分析法, 騰訊2019年的ROE 由以下3部份組成:

ROE 21.56% = 淨利潤率 24.73% X 資產周轉率 39.55% x 財務槓桿 220.47%


整體仍然非常理想!



2020年3月13日星期五

增持的港股、美股,檢視現時IB的槓桿水平及如何計算被斬倉風險

增持股票,愈跌愈買
過去幾天港股及美股每日的波幅也高達 1,000 - 2,000點。筆者繼續採取一貫策略: 每買入一注後, 就會Set -10% 的限價盤 (小注), 然後由佢擺幾天, 甚至幾星期。 筆者盡量避免在開市期間以市場價格買入, 目的是減少自己受情緒影響去做每一個買賣決定。

以下是筆者繼上次帖文後, 過去3天限價盤自動增持的股票:

港股

新鴻基地產 (0016) @ $98.2
騰訊 (0700) @ $336
友邦保險 (1299) @ $63
必瘦站 (1830) @ $2.18

此外其實筆者也Set了港交所(0388) @ $225的限價盤, 但差$1 買唔到... (不過買唔買到都無所謂)

美股

VOO @ $238.42
QQQ @ $184
AAPL @ $237
FB @ $152
V @ $162

此外其實筆者也Set了 GOOGL @ $1,080 的限價盤, 但未買到 (同樣買唔買到都無所謂)

射倉去Interactive Brokers (IB)
筆者星期四去了中銀一趟處理 股票射倉, 將中銀所有股票 (正進行月供的碎股除外) 都射去IB, 結果只花了兩天時間, 今天早上就成功射去IB了, 非常快! (本身話要 4 - 5個工作天)。

是次射倉手續費很貴, 中銀收每手$10, 但每隻股票至少 $100。一共被收取了 $880。
但筆者計過數, 中銀交易每隻股票最低收費是 $1XX, 所以射倉仍然比賣出買入划算。

槓桿水平 (Leverage Ratio)及斬倉風險
射倉後, 筆者現時在IB組合的槓桿水平是 1.21,即以$1,000本金買入$1,210的股票。其中 $210是美元貸款, 每年需支付 2.59% 的利息, 利息每日計算, 每月結算一次。

這1.21的水平有多危險呢? 來示範計算一下。
一般股票的最大容許槓桿比率是5倍, 觸發5倍就會立即被斬倉。

假設$1,000本金, 買入$1,210 的股票, 貸款金額是 $210。
當組合價格下跌75%, 賬面資產淨值 $1,210 x (1 - 75% ) = $302.5
本金 (Equity) = 賬面資產淨值 (Asset) - 貸款 (Liability) = $302.5 - $210 = $92.5。

槓桿比率 = 賬面資產淨值 / 本金 = $302.5 / $92.5 = 3.27倍 < 5倍

因此, 即使組合價值大跌 75%, 仍未被斬倉, 但跌80% 就會斬倉了
$1210 x 0.2 / (1210 x 0.2 - 210) = 7.56倍 >> 5倍。

以現時恆指收市價 24,032點計算, 再下跌 75%, 即到達 6,000點水平, 就有斬倉風險。

(當然實際操作上不可單以恆指作為估算, 因為部份股票的 Beta 值 > 1, 即股市跌10%, 該股票可能跌 15-20%; 但同樣, 筆者也有一些收息股是Beta 值 < 1; 同時, 也要考慮美股的跌幅)

之後的操作策略
筆者不會嘗試去估何時見底、何時反彈, 而是繼續奉行 每跌 10%, 小注買入的策略。
現時筆者有興趣繼續愈跌愈買的股票有:

港股: 港交所(0388)、騰訊 (0700)、新鴻基地產(0016)、盈富基金 (2800)
美股: S&P 500 ETF (VOO)、 NASDAQ ETF (QQQ)、Apple (AAPL)、Google (GOOGL)、Facebook (FB)、Visa (V)、Alibaba (BABA)

其他股票只會跌15-20%, 才考慮是否小注增持。

筆者目標是當恆指跌到 20,000點水平、美股跌至 S&P500 2,000點左右水平時, 筆者IB組合的槓桿水平約在 1.50倍 (即容許組合再下跌約 55%, 至 恆指 9,000點 或 S&P500 900點會有頗大斬倉風險)

如恆指繼續跌穿 20,000點、或 S&P 500 繼續跌穿 2,000點, 筆者或會考慮將槓桿水平加大至 最高2.0倍 (容許組合價值下跌約35%)。

免責聲明: 以上純粹筆者個人操作, 涉及投資風險、斬倉風險, 筆者絕不鼓勵別人借貸投資, 每人均須對自己的投資決定負責





2020年3月9日星期一

道指大跌1,800 - 2,000點, (自動)增持了少量美股

(不知不覺原來美國已經變左夏令時間, 等筆者仲以為22:30才開市)

今晚道指大跌近2,000點, 正興奮之際, IB 個Server都頂唔住了...(原來IB還有這個致命缺點呀!!!)

幸好(?) 筆者上星期四起Set左幾個限價盤 (筆者很鍾意用限價盤的, 因為唔想Mon住個市, 又唔想訓訓下覺突然大跌2000點以上而錯失買入良機), 所以今日開市之際, 原來IB已經自動幫我入哂貨了, 而且買入價比我Set的還要低一點:

Apple (AAPL) @ $263.5
Google (GOOGL) @ $1,202.13 (少量)
Facebook (FB) @ $169.2 (少量)

增持了上述美股, 加埋今早港股的增持後, 筆者的Cash已用盡了, 開始步入少量槓桿狀態。

因為槓桿是兩面刃, 所以筆者必須使用得非常小心, 每次只能小注小注地入, 並且控制好風險。

等3月11日新鴻基(0016) 除淨後, 筆者會將大部份港股由中銀香港射倉去IB, 藉此減低被斬倉風險。

面對IB down server 的問題, 筆者將來會更善用 GTC限價盤功能 (聽說最長可以Set 6個月), 初步構想不妨每低 10% set 一個限價盤 (小注), 咁樣入唔入到Server交易都影響不大了。

順帶一提, 年輕的我還沒有正式經歷過股災 (2008年時美股暴跌50%), 面對股市大跌是既興奮又戰競。加上今次開始使用槓桿, 筆者也無法信心滿滿地說可以藉此跌浪大賺一筆, 但相信每次股災都是很好的經驗, 不論今次結果如何, 筆者的財商和經驗應該會有不少進步!

P.S. 最近多了很多讀者Like & Follow 我的Facebook Page, 加上工作上未開始忙碌, 所以筆者也打密左Blog, 但之後應該會保持返 1-2星期一次, 甚至1個月1次了 [也看心情吧 :) ]

2020年3月8日星期日

增持少量港股

純粹記錄一下,今日少量增持了以下股票:

盈富基金 2800 @ $25.4
中銀香港 2388 @ $24.8
中國平安2318 @ $84.3 (這是前星期 已設立的限價盤 $85.0)

其實新鴻基地產(0016)現價也吸引($107),兩天後也除淨但因為手上有大量,因此跌穿$100 才考慮增持。

今早又設了指示將MPF 一半的保守基金 轉去恒指追蹤基金。
現時恒指:保守比例會由 50:50 調整為75:25。

P.S. 恒指25,000點,預測PE約10倍左右,開始初步進入平宜區。
但PE要跌至8倍,即約20,000點,才算真正平宜。

2020年3月7日星期六

第一次買入美股 -- 開始進入合理區頂部

筆者開始買入美股。

美股中, 筆者特別喜愛的有 Apple (AAPL), Google (GOOG 或 GOOGL), Facebook (FB) 及 Visa (V)。此外, 筆者會放在觀察名單的有 Microsoft (MSFT), Amazon (AMZN), Tesla (TSLA) 及阿里巴巴 (BABA)。當然, 亦不少得標普500指數的ETF (VOO) 及 納指ETF (QQQ)。

昨天, 美股股市再次大跌 (其實筆者想美股再跌多好多...), 部份股票也開始進入合理區頂部, 所以筆者開始分注買入。

VOO @ $269
QQQ @ $205
V @ $183
GOOG @ $1,270 (小注)
FB @ $178.68 (小注)

(註: 以下盈利預測, 相信分析員未因武漢肺炎而調低!)

美股大市方面,
根據Bloomberg 在2019-11-26的盈利預測, 
標普500 在2020年的盈利預測為 180.68, 歷史PE中位數 16.51。因此, 合理價為 180.68 x 16.51 = 2,983點, 與近日接近, 表示標指 開始進入合理區頂部。

納指在2020年的盈利預測為的 370.07, 歷史PE中位數 21.93。因此, 合理價為 370.07 x 21.93 = 8,116點, 仍低於近日納指, 表示納指, 仍是估值稍為偏高。

個股方面, 
根據Bloomberg App (免費) 的盈利預測
Visa 在2020/09 的 estimated earning per share (簡稱 est eps) 為 6.12
筆者願意給予最高的30倍預測市盈率 (充滿藝術成份), 推測合理價為 6.12 x 30 = $183.6
因此, 現價可說開始進入合理區頂部。

Facebook 在2020/12 的 est eps 為 9.99
買入價 $178.68 /  9.99 = 預測市盈率 17.9倍, 估值合理稍低。

Google在2020/12 的 est eps 為 61.49
買入價 $1,270 / 61.49 = 預測市盈率 20.6倍, 估值合理稍低。

重申: 現在的美股絕對未到平宜區, 無人能預測股市之後的走勢, 有機會反彈, 有機會像2008年金融海嘯般暴跌 50%, 所以投資者必須控制好注碼和風險, 亦保留適當現金水平!!

最後推介一下, Bloomberg App 幾好用, 可以以圖表方式睇到一隻個股基本的 Income Statement, Balance Sheet, Cashflow, 大型藍籌股(包括港股) 亦會有近期的盈利預測, 最重要是免費 !!!
(缺點還是有的, 或許數據太龐大, 即使有Wifi, 也load得比較慢)

免責聲明: 以上純屬筆者個人操作, 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投資者宜為自己的投資做決定, 並承擔一切風險

2020年3月4日星期三

恆生銀行(0011) - 要小心潛在的高估值誤區風險

這文章是寫給有留意恆生銀行(0011)的人,利申:筆者「從未認真研究」過恆生銀行。

恆生近日股價回落了不少,到了52週低的水平,身邊開始有幾位朋友問我恆生銀行。

恆生銀行的優勢如何、內在價值是多少,筆者真的從未研究,亦沒興趣研究。然而,有意投資恆生的人必須留意:恆生的估值比同業 中銀香港(2388)、匯豐(0005) 貴很多!

市賬率(PB) 是銀行股較適合的估值工具。恆生現價約$149,PB約1.76倍(即用$170買入$100的資產)。 相較之下,中銀香港(2388) 現價$25.8,PB約1.06倍(即用$106 買入$100資產)、匯豐(0005)更平,現價$51.9 PB約0.72倍 (即用$72買入$100資產)。

市場給予的估值高低,往往反映了該企業的優質度、長遠增長潛力等。然而,投資者必須問自己一個問題:恆生銀行的優勢(如有,筆者無認真研究)是否大到 值得比中銀香港貴40%、比匯豐貴140%? 這優勢是否長遠可持續(sustainability)? 是否長遠有足夠護城河 (Moat)?現價是否遠低於其內在價值、有充足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

有人用銀行股 vs 保險股作比較,但兩者大不同。高轉換成本優勢 是保險業其中一個常見護城河,意思是當顧客買了一間公司的保險計劃後,轉換另一間保險公司的成本很高,因為頭10-20年如果cut單,無法回本。
然而,銀行股是否也有這護城河?客戶要將資產轉去另一間銀行,是否如此高轉換成本?

再說內在價值。投資者需要留意,歷史中位數 PE / PB 不代表是一隻股票的內在價值。如果單純以中位數PE /PB 作參考,假設價值投資者常用的均值回歸,就買入,有機會墮入價值陷阱!真正支撐內在價值的,從不是歷史數據,而是一間企業的護勢河、長遠sustainable的優勢, etc

一間公司即使股價在3年低,可以仍是貴;相反,一間公司即使3年高,可以仍是平!

如果你在買入恆生銀行前已有思考過以上問題,恭喜你、請無視這篇文章。但如果從未思考這角度,不妨從今日起研究一下,看看恆生現價是否有充足安全邊際吧!

利申:筆者真的從未認真研究恆生銀行,所以也不清楚現價估值是平/貴,只是想帶出比同業高PB的提醒。

增持友邦保險 (1299) -- 附加友邦「缺點」分析

友邦保險 (1299) 是其中一隻我一直想增持的優質股, 從上星期起設了 $75.0 的限價盤, 今日終於成功小量增持。

有關友邦保險的估值文章, 可參考鍾Sir 的帖文。鍾Sir在2019年時指出友邦的內在價值約 $84。用此比較, 現價$75.0 約有10% 安全邊際 (Margin of Safety, 簡稱MOS)。

然而, 鍾Sir發此帖時尚未爆發武漢肺炎。筆者分析, 武漢肺炎疫情會大大影響友邦短期的業績表現, 原因如下:

(1) Agent難約客, 難簽單
疫情下市民盡量減少社區接觸, 相信會大大影響本年度的新保單銷售, 因此新業務價值應該會大受打擊。

(2) 投資盈利大跌
保險業的主要盈利來源是利用保單的資產進行投資, 投資獲利愈多、友邦的純利愈高。面對疫情的陰霾下, 全球股市短期內難有理想表現, 因此預計友邦本年度的純利會大幅下跌。

因此, 筆者會以 2019年的$84 折讓10%, 即$75 定為2020年友邦保險的合理內在價值。所以, 友邦$75.0 絕對不是平, 只是合理價頂部 。 巴菲特提過, 以合理價格買入優質股。因此, 筆者這次是小注增持友邦 (由於持貨量太少), 如股價下跌, 筆者會繼續趁低吸納 (例如 $67 第2注, $59 第3注)。

至於友邦是否優質股? 這問題值得深究。
友邦的優點很多人都知道, 例如股價長期跑羸大市、亞洲保險業龍頭,較少人留意的優點還有自由現金流、高財務槓桿、低淨負債比率、高利息覆蓋率、高新業務增長價值等。
然而,友邦還是有明顯的缺點,就是股東資金回報率(ROE) 不高

根據AASTOCK的5年數據, 2014至2018的ROE只有 11.2%, 8.9%, 11.9%, 14.6%及8.1%,這與優質股ROE >15% 的要求還有不少距離。 (巴菲特選股 ROE需達到20%以上)

相較之下, 內險股龍頭 中國平安 (2318) 近5年的ROE 都有16% - 22%。中國平安的股價也跑羸友邦、估值方面也比友邦便宜。

因此, 筆者認為「友邦或是優質股, 但未優質到令我願意重倉」。

對於不少人問我 友邦 vs 中國平安 買邊隻好? 筆者的回答是: Why not both?
筆者上星期開始便設了中國平安的限價盤 @ $85.0, 只是股價未到而已!

P.S. 筆者有小注月供友邦, 3月起月供名單亦加入了平保

免責聲明: 以上純屬筆者個人操作, 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投資者宜為自己的投資做決定, 並承擔一切風險

2020年3月3日星期二

轉戰 Interactive Brokers (IB) -- 對我而言是絕佳的「武器」

筆者今天成功在 Interactive Brokers (IB) 開戶, 亦初步嘗試了進行 匯錢 及 股票買賣。

對筆者來說, 過去透過看書、實戰、報讀課程所增加的財商知識 (包括如何選股, 如何估值, 如何測量大市熱度等) 就像 內功心法、武功絕學, 已有一定根基, 但仍需不停磨練才稱得上爐火純青。

相對而言, 投資平台就像武器當一個人有穩健的內功心法、武功絕學, 手持再差的武器也能賺取不錯回報, 上好的武器只是「如虎添翼」。但當一個人根基不好, 給他絕佳的神器, 也只會傷人傷己 IB 對我而言就像一把上好的武器, 希望我能利用IB乘風破浪, 亦不忘累積、磨練自己的財商知識才是致勝關鍵。

IB 有好多優勢, 包括 低交易手續費 (美股比港股便宜更多),  多投資選擇 (幾乎全球所有股票、債券、期權、外匯等), 以及提供低息槓桿的選擇。

IB 手續費奇低, 以港股為例, 中銀香港 每次交易的手續費為 0.25% / 最低 $100, 而 IB 每次為 0.008% / 最低 $18。唔夠低? 再比較埋美股: 中銀香港每次美股交易手續費為 最低$16 USD, 而 IB是每股 $0.005USD, 每次最低 $1USD。

IB 匯錢亦非常方便, 比其他證券行選擇如 FirstTrade 更快。 今日筆者實測, 由中銀香港匯款 HKD 至IB 只需1-2小時, 而且屬於網上本地銀行轉賬, 無需任何手續費。 反之, FirstTrade 需要你先在銀行 / 兌換店 把HKD轉換為USD, 再用網上電匯形式 匯款, 一般需要數個工作天, 每次亦需要 $65 HKD 的手續費。

然而, 真正吸引我轉戰IB的, 是低息槓杆。IB 可以「遠低於其他銀行」的息率借入不同貨幣。這息率是每天浮動的, 以今日為例, 借入美元 ($100,000USD以下) 為 3.08% ; 借入日圓或歐元為 1.50%。

早前筆者分享過, 2019年我曾向中銀香港借入兩筆私人貸款, 總額 約$300,000, 5年期, 年利率 3.2%, 每月還本金。這Offer 已算非常「筍」, 很多人也問我如何能取得如此低利率的Offer。 

很筍嗎? 但IB 更「筍」。IB 的孖展利息 (借美元計算) 只有3.08%, 而且可以永遠不償還本金 (只要不被斬倉就好) 。加上利息逐日計算, 有重大投資機會需要時才借, 無需要時可隨時償還。這與銀行私人貸款不同, 年期與每月償還本金是固定的, 即使無投資機會仍需每月償還利息和本金。

有些人很害怕槓桿, 認為風險極大。的而且確, 槓桿投資 放大了潛在回報, 也放大了潛在風險 (波幅), 對風險管理能力要求非常高, 因此非必要時應盡量避免, 但這不等於要懼怕槓桿。

香港很多人也在做槓桿。為何過去香港能買樓發達? 樓價升幅只是其中一個因素, 更重要的因素是低息高槓桿。不少人過去以一成首期買入物業, 其實是進行 10倍槓桿, 樓價升幅5%, 變相本金已增值 5% x 10 = 50% !。

相較之下, 股票的槓桿一般在1.0 - 2.0倍, 危險嗎? 視乎投資者風險管理能力。

筆者會考慮以槓桿投資配合資產配置指引, 暫時有此安排:

當大市(恆指) 市盈率 ~ 10倍 (即約25,700點), 大市估值屬於偏低水平, 筆者的投資組合會考慮 1.0 - 1.5 倍槓桿 (註: 1.0倍 = 沒有槓桿)

當大市市盈率 ~ 8倍 (即約20,560點), 大市估值屬於極低水平, 筆者投資組合會考慮 1.5倍 - 2.0倍槓桿。

暫時方向是這樣, 一年後再跟大家回顧這年的表現^^

P.S. 中銀香港會保留以信用卡月供股票, 因為零費用 :)

免責聲明: 以上純屬筆者個人投資操作, 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筆者亦不建議借貸投資

2020年2月17日星期一

成立小小基金會的夢想

筆者早在大學時期剛接觸投資時,就想將來假如有一點經濟能力,希望退休後成立一個小小的基金會,以投資不斷滾存,並每年將盈利捐出,生生不息地營運下去。

或許這就是 神給我的其中一個召命,利用我理財的能力 (不斷磨練中)去奉獻,回饋社會之餘也被神使用。

縱有此想法,但我亦一直糾結將來將多少身家捐出才是合適? 30%? 50%? 90%? 如何在成立基金會 與 留財富給下一代 中取得平衡?

今早在Facebook看到這個帖文,前首富李嘉誠大大啟發了我。



「將基金會視為自己的兒子」。假若筆者將來有兩位小朋友,我就會將三分之一的財富成立基金會,視它為我的第三個兒子。並且我亦會仿效李嘉誠先生,只容許自己/後代借錢給基金會,不容許向基金借錢。我會將基金會「分別出來」。

雖然對20餘歲的筆者來說,這目標好像有點遠,現在仍言之過早。然而,目標愈明確,自己追求目標的動力就更大、目標能實現的機會也更大!

筆者希望「65歲時能將三分之一(如有兩名小朋友)的資產成立基金會」。

感謝神亦感謝李嘉誠先生,讓筆者這小小的夢想,能化作具體、實際可行的目標。

筆者會好好運用這餘下不足40年的時間,好好磨練自己的理財能力、成為一位合格的價值投資者,以世界第八大奇蹟 — 複利率 去達成筆者的目標!

更重要當然是持守信仰、永遠不離開神!

2020年2月12日星期三

減持盈富基金 (附帶 MPF的分布 及 調整 MPF股票比重)

恆指的合理估值
根據鍾記同學會一位師兄在2020-01-17分享的Bloomberg數據, 恆指2020年預測每股盈利為 2,660。
筆者認同班長的分析 (詳情見帖文), 將預測盈利下調 5%至 2,527。
雖然在2020-02-07的Bloomberg數據, 分析員預測每股盈利仍有 2,660 (只下調2.3%), 但筆者認為未能完全反映疫情對中港企業的影響, 所以筆者會保持 2,527的預測。

恆指過去10年歷史中位數為 11.3。假設均值回歸, 恆指合理估值為 2,527 x 11.3 = 28,555點, 與筆者撰寫文章時 (2020-02-13) 的現價27,834點非常接近, 只相差2.5%。

減持盈富基金
根據Ben Graham 資產配置指引, 理想股票比重應該接近 50%。因此, 筆者決定優先沽出手上次優質 + 已接近均值回歸的股票。經審視後, 最佳的選擇是盈富基金 (2800)。

因此, 筆者今早以 $28.0 沽清手上的盈富基金 (2800)。現時持有的股票比重約 55%, 現金比重 45%。

現時手上十大持股為:
1)必瘦站(1830)
2)新鴻基(0016)
3)阿里巴巴 (9988)
4)恆地 (0012)
5)中銀香港 (2388)
6)匯豐 (0005)
7)領展 (0823)
8)比亞迪 (1211)
9)騰訊 (0700)
10)港交所 (0388)

筆者曾提過, 我視盈富基金為平衝組合的工具, 論優質度 只屬 「次優質股」, 當根據資產配置指引, 手上股票比重過多, 但沒有合適的股票 (即次優質 + 已均值回歸 / 現價遠高於合理估值)減持時, 可優先減持盈富基金以平衝組合;

相對地, 當手上股票比重太少, 但沒有合適的股票增持時, 可考慮增持盈富基金以平衝組合。


筆者的MPF分布
筆者的MPF持有三種基金:
1) 恆指追縱基金
筆者不相信基金公司能長遠跑羸大市, 巴菲特就曾經作出10年賭約, 預言指數基金跑贏精選對沖基金, 結果勝利。再且, 精選股票基金的手續費 比指數追縱基金更高昂, 手續費是MPF蠶食回報的怪獸竹, 哪怕只是1%的差別! 

筆者每月會將70%的MPF供款注資 恆指追縱基金。

2) 世界股票基金
由於筆者MPF使用的BCF銀聯 並無設有 世界股票指數追縱基金, 因此筆者選擇了世界股票基金。
由於世界股票並非筆者的能力圈範圍, 這基金我主要用作超長線投資, 會較少進行資產配置。

筆者每月會將餘下30%的MPF供款注資世界股票基金。

3) 保守基金
筆者視這為 有利息的 「現金」。

每月的MPF供款一般不會注資保守基金, 但當進行資產配置時, 會調整 恆指追縱基金 vs 保守基金的比例。

調整MPF股票比重
基於上述提過根據大市熱度進行資產配置, 筆者今早亦進一步將 30% 的恆指追縱基金 轉為 保守基金。

現時 三大基金的持重:
恆指追縱基金  46.1%
世界股票基金  14.6%
保守基金          39.3%
總額                  100%




2020年2月3日星期一

詳細分析吉利汽車 (0175) (AASTOCK 5年財務數據)

筆者打算以吉利汽車(0175) 作為例子, 以AASTOCK 5年的財務數據示範如何基本分析一隻股票的財務狀況。

吉利汽車近年成為內地汽車業的龍頭, 亦受到不少大行及散戶投資者的垂青。汽車股比較適合的估價工具是「預測市盈率 (Price-to-Earning Ratio, P/E) 」, 筆者亦會以「歷史市賬率 (Price-to-Book Value Ratio, P/B) 」作為輔助。 以下是筆者自製的兩個Excel表, 嵌入了AASTOCK 5年的財務數據 (2014/12 至 2018/12)。

表一 : 估值


表二: 財務狀況及杜邦分析法

鍾Sir 提過, 優質企業的財務狀況需符合5個基本條件, 才能視為有足夠護城河 + 財務健康, 5個基本條件如下:

1. 核心經營利潤率
鍾Sir提過, 一間企業如果核心經營利潤率 > 10%, 就比較理想。
表二可見, 吉利公布的經營利潤率從2014/12 的 9.17%, 漸漸增長至 2018/12的14.10%, 非常理想, 汽車股的經營利潤率 一般只有單位數字, 因此吉利的雙位數字的經營利潤率非常突出! (當然, 前提是這個數字準確, 下文再提及)

2. 股東資金回報率 (Return on Equity, ROE)
鍾Sir提過, 大市(恒指)的年率化回報約7%。假如一間企業的ROE > 15%, 變相回報是大市的兩倍。因此 ROE > 15% 比較理想。
表二可見, 吉利公布的ROE 在2014及2015 分別只有8.28%及 11.58%, 並不吸引。然而, 吉利從2016年開始, ROE 企穩20%以上, 非常理想。以汽車股來說, 20%以上的ROE 亦非常突出。(當然, 前提是這個數字準確, 下文再提及)

3.  自由現金流
鍾Sir提過, 一間優質企業的 自由現金流 (即經營現金流 - 資本開支)如果是正數, 就能持續保存現金。現金的用途有很多, 可以用於派發股息、股份回購、進一步合併收購等。
表二可見, 吉利從2014/12 至2018/12 自由現金流一直保持正數, 非常健康。

4. 淨負債比率
債務能幫助一間企業取得資金, 但管理不善也能摧毀一間公司。鍾Sir提過, 一間財務健康的企業, 淨負債比率應 < 30%。
表二可見, 吉利從2014至2018的淨負債比率是 負數, 即 「無任何淨負債 (淨負債 = 現金 - 負債)」, 吉利持有的現金比負債還多, 財務非常健康。

5. 利息覆蓋率
利息覆蓋率 ( = 除稅前盈利 / 貸款利息) 描述了一間企業償還債務利息的能力。如利息覆蓋率太低, 就有機會資不抵債, 甚至面臨清盤破產的風險! 發展再優質、賺錢再厲害的企業, 如有倒閉風險, 就絕不應沾手! 鍾Sir提過, 利息覆蓋率 > 5倍 會比較健康, 因為在 盈利下跌 同時 貸款利息增加 的情況下 (壓力測試), 企業仍然有能力透過盈利償還利息。
表二可見, 吉利的利息覆蓋率極高, 從2014年的24倍到2018年的131倍, 投資者完全無需擔心 資不抵債、面臨倒閉的風險。

6. 杜邦分析法
杜邦分析法將 股東資金回報率 (ROE) 分拆成3個元素, 藉此檢視一間企業的股東回報能力主要取決於哪些元素, 以避免部份企業透過 過度借貸 達至 高ROE的假象。

股東資金回報率 ROE = 淨利潤率 X 資產周轉率 X 財務槓桿

一般而言, 如果一間企業的 高ROE主要是倚靠 前兩者, 而非財務槓桿的話, 就會比較理想。
從表二可見, 吉利2018/12 的 ROE 27.93% = 淨利潤率 (11.78%) x 資產周轉率 (116.55%) x 財務槓桿 (203.5%)。
前兩者的數值都很不錯, 特別是資產周轉率。而財務槓桿203% 亦是健康。

7. 估值 -- 預測市盈率 P/E (1) 
吉利在2019年8月公布了半年業績, 中期純利大跌39.9%至 40.09億人民幣。
假設2019下半年情況保持不變, 2019預測全年盈利則為 40.09 x 2 = 80.18 億 (見表一)。

吉利發行股數92.04億, 2019預測每股盈利 為 
80.18億人民幣 x 1.12 人民幣兌港元比率 / 92.04億 = 0.98 港元。

吉利過去的市盈率中位數為 10.8倍。 假設均值回歸, 合理的內在價值為 0.98 x 10.8 = $10.54。

以此計算, 現價 $12.6 稍為偏高。

8. 估值 -- 預測市盈率 P/E (2) 從Bloomberg數據
感謝鍾記同學會學員的分享, 根據2020-01-17 的Bloomberg數據, 分析員預測吉利 2020的每股盈利為 1.24 人民幣, 即 1.24 x 1.12 = 1.39港元 (比起上段的 0.98 高42%)

合理內在價值為 1.39 x 10.8 = $15.0。現價$12.6 估值稍為偏低。

9. 估值 -- 市賬率 P/B 作為輔助
由於上述 (7) 及 (8) 的估值有較大落差, 筆者進一步考慮市賬率。
採用AASTOCK 2018/12 的數據, 每股資產淨值 (BVPS) 為 5.7 港元。 假設2019及2020的每股資產淨值不變 (比較保守), 現價$12.6 的市賬率為 2.21。算是2015/12 至 2018/12 比較低的水平。

因此, 以市賬率 P/B 角度, 現價估值合理。

10. 安全邊際 (Margin of Safety)
由於估值可以存在誤差, 加上以遠低於內在價值的價錢買入, 除了能取得超額回報外, 更能大大降低投資輸錢的風險。

筆者傾向相信Bloomberg分析員的預測 (因為他們是專業嘛)。但基於(7) 及 (8) 估值上有較大落差, 筆者會保留較大安全邊際 才會考慮增持吉利。 以20% 安全邊際為例, 考慮增持價為 $15.0 x 0.8 = $12.0。

因此, 當吉利接近或低於 $12.0時, 筆者才會考慮增持。 (現價也非常接近)

11. 注意吉利的風險
(一) 核數師並非Big 4
統計學上有句俗語「Rubbish In, Rubbish Out」, 如果輸入的數據錯誤, 再精準的分析出來也是垃圾。
吉利雖然規模龐大, 但核數師 「意外地」不是Big 4 。(市面上很多即使市值只有20億的企業, 也採用Big 4 作為核數師)。 筆者對此一直有重大疑問, 為何市億過千億的汽車龍頭, 不願意多花一點錢僱用Big 4, 以加強股東對財務數據的信心呢? 因此, 筆者對於吉利「漂亮」的財務數據也保留一定存疑。

(二) 汽車業週期
汽車業的週期非常誇張。一間優秀企業的盈利應該能保持平穩增長。但優秀如吉利, 2019的盈利很大機會比2017年還要低。而純利下跌39.9% 亦是非常大的數字。由於計算內在價值是利用每股盈利 X 市盈率中位數 (假設不變), 盈利的變化會對計算估值造成極大影響, 因此再精準的估值計算, 面對吉利的汽車業週期, 也有機會在短線嚴重出錯。 然而, 從AASTOCK 5年數據可見吉利長遠還是保持著非常良好的成長。

(三) 新能源汽車的競爭
儘管吉利現時仍是內地汽車股的龍頭, 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競爭愈演愈烈, 除了電動車龍頭比亞迪外, 還有外資公司Tesla、日本及德國公司等搶佔內地市場, 所以5-10年後隨著新能源汽車漸漸普及, 吉利能否保持龍頭之位, 還是個謎。

然而, 吉利的優勢也非常明顯, 就是藉著它傳統汽車的良好銷售和品牌效應, 以及龐大的現金儲備, 可以資助新能源汽車的研發, 甚至大規模收購 / 合資 外資車企, 藉此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急起直追。 相反, 內地電動車龍頭比亞迪, 正面對補貼下坡及債務急速上升的重大難關......

結語
總結而言, 吉利是優秀企業, 但亦存在不少風險, 財務數據準確性也存疑。
吉利在筆者心目中, 也並非 一線的 優質股, 只稱得上為二線。

因為, 筆者的投資策略, 是在足夠安全邊際 (>20%) 下才考慮增持, 並會在股價回歸合理值後 (>$15) 沽出至少一半, 而持倉比例亦不會 大於 5%


2020年1月21日星期二

減持及增持部份股票

繼上次<減持部份股票>後,筆者最近再有以下操作:

減持股票:
部份港交所(0388) @ $278 (原因:估值稱為偏高)
少量領展(0823) @ $83.85 (原因:見下文)
全數 東陽光藥(1558) @ $46.7 及 $49.35) (原因:見下文)

增持股票:
少量必瘦站(1830) @ $3.16 (原因:見下文)
新鴻基地產(0016) @ $121.8 (原因:估值稍為偏低,比領展稍為吸引)

東陽光藥(1558)過往一向以流感藥「可威」撐起盈利。近日因為旗下3款非流感藥中標集中採購,算是市場意料之外,亦令基本面變強。然而,股價暴升20%,已不再便宜,因此筆者分別在2020年1月20日及今日減持全數股票。

在1月20日,掙扎良久後筆者認為新地(0016)價格雖然未到平宜區,但估值稍為偏低,比起市面上很多已均值回歸或估值偏高的企業要吸引。樂觀地看,今年社會事件有望抒緩,令新地有機會重上$140的合理水平;悲觀地看,新地估值已稍微偏低,即使大市回落至26,000點水平,新地可能只回落至$110左右水平,下行空間不太大,亦有4%股息率作防守 。

新地的市賬率(P/B)約0.62,比起歷史中位數0.72稍低。 相較之下,領展(0823)市賬率0.94, 對比起歷史中位數1.02 折讓不大(筆者認為領展增長力不及以前,高於1.0市賬率會考慮沽出一半)。由於購入新地會降低現金比例,不符合資產配置原則,加上新地及領展同屬收租地產股板塊,令該板塊在組合的比例過高。再考慮到今日因武漢肺炎股市大跌800點,筆者認為有需要增強防守力。因此筆者今日以合理價錢($83.85)減持少量優質股,以達致資產配置、平衡組合內板塊權重,及增持現金。

至於必瘦站(1830), 12月31日必瘦站向CEO兼董事 歐陽江 授出 3千萬份購股權,行使價$3.16, 期限3年,佔已發行股份的2.69%。當日收市價為 $3.07。換言之,歐陽江可以在3年內用 $3.16 買最多 3千萬股份。當股價> $3.16, 歐陽江會賺錢(每升$1,變相賺$3000萬),當股價<$3.16 歐陽江可以不行使購股權,無任何損失。必瘦站稱這是對歐陽江的獎金,以感謝他對公司的付出、改革,並期望能繼續為公司努力付出。

以中立角度來看,這消息有利有弊。
利:CEO獎金與股價掛勾,股價愈升,這筆獎金愈大。這樣,CEO自然會更盡力去提升公司的盈利以提升股價,對散戶也有利。其次,這也代表了公司及CEO歐陽江認為公司內在價值 在3年內>> $3.16 ,這也有助穩定散戶對股價的信心。

弊:當行使了購股權, 會加大了發行股數,從而攤薄每股盈利,對小股東也有影響。不過2.69%, 算不多不少吧。

對筆者來說,上述消息利多於弊,亦令我更放心在$3.16左右的位置增持。因此,筆者在1月20日以$3.16增持了少量股票。

總結
今日股市大跌810點,筆者無法預測大市之後是升或跌。然而,我們可以根據現時大市估值,參考Ben Graham的資產配置指引,調整股票及現金比例,讓自己升市有貨、跌市有現金,有兩手準備。

2020年大市的預測盈利約$2,660。(感謝鍾記價值投資學會師兄分享Bloomberg 數據)。
今日大跌810點後,收市恆指27,985點,預測市盈率為27895/2660 = 10.49,比歷史中位數11.3稍低。
根據Ben Graham 資產配置指引,大市在合理區(PE 11.3倍)時股票比例建議50%;在大市估值偏低時(PE 10倍)股票比例建議75%。所以現時應在 50%-75%區間。

筆者現時持有約70%股票,30%現金,比例合理。


2020年1月13日星期一

減持部份股票

股神巴菲特有句金句:「別人貪婪時恐懼,別人恐懼時貪婪。」

近日大市上升到接近29,000點,非常接近恆指的合理值(~30,000點)。
大市愈升,筆者愈恐慌。

根據Ben Graham 對防禦型投資者(Defensive Investor)的資產配置指引,
當大市升到合理區時,持有的股票比例應減至50%。

因此,筆者最近亦減持了部份以下股票:
盈富基金 2800 @ $28.6 - $29.15
騰訊 0700 @ $397
中華煤氣 0003 @ $15.5
比亞迪 1211 @ $44.7

減持優先次序如下:
1)先減持 次優質股/煙頭股,最後才減持優質股;
2)先減持股價已到達合理估值、甚至偏離合理估值的股票;
3)次優質股/煙頭股到達合理估值後可以全數沽出,而優質股到達合理估值後可繼續持有或只減持部份,待股價遠偏離合理估值時才考慮沽出大部份,但也無須清倉。

減持後,筆者現時的股票比例約70%。(即約30%現金)

如大市繼續保持升勢,或部份次優質股/煙頭股均值回歸,筆者在未來會考慮進一步減持股票。

2020年1月7日星期二

粗略估算部份股票2020年的合理價

筆者運用 AASTOCK 過去5年的一些財務數字,利用不同的估價工具「非常粗略」地估算了部份股票的2020年的合理價格。

股神巴菲特曾表示:寧可用合理價錢買入優質股 (Fair Price for Great Stock),也比起用非常好的價錢買入普通股 / 劣質股 (Great Price for Fair Stock)要好。 因此,筆者也按自己的看法將下以股票分為優質股及次優質股。

優質股 (Great Stock) 在股價下跌時,即使未到估值偏低的價格,已可買入部份持有(當然買入價格愈低,投資愈安全、回報亦愈高),事實上,優質股也不容易跌至估值極低的水平。同時當股價上升時,即使升至合理價值,也可以繼續持有/減持部份,到估值過高或完全偏離其估值時,才考慮大量或全數沽出。

至於次優質股/煙頭股 (Fair Stock),就需要較多的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才適合投資。股價下跌時,一般要跌到非常接近、甚至低於合理股價20%,才會考慮買入持有部份。當股價上升時,當升至合理價值,就要考慮大部份/全數沽出。

**注意:次優質股 / 煙頭股所指的仍是有一定質素,例如也是大藍籌的企業,只是其優質度稱不上是優質股。這裡所指的次優質股 / 煙頭股絕對不是指細價股 / 妖股

此外,我們的投資組合也應盡量以優質股為主,只會考慮動用少量資金投資在估價嚴重偏低、有投資值搏率的次優質股 / 煙頭股。

以下數據是「非常粗略」,供筆者個人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從今開始,筆者會繼續努力學習選股與估值,並希望每年的投資回報率能達到15%的目標!
大家一同為財務自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