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0日星期三

2020年投資大事回顧 -- 在高低起伏中成長

 2020年可謂高低起伏的一年,筆者在投資上有很多「第一次」的嘗試、立下了不少里程碑,亦自覺投資技術有進步、成長,並且愈來愈明確自己想要建立的投資組合。

現在就重溫一下2020年投資上的「大事回顧」。

1. 轉用IB
筆者今年2月尾趁著股市開始大跌,  由中銀轉用Interactive Brokers (IB) 作為投資平台。IB 是最大的網上投資交易平台, 可投資世界各地的股票、債券、外匯, 有低手續費、低槓桿利息等優勢。IB對筆者來說是「絕佳的武器」, 其低息槓桿是雙面刃, 運用恰當可事半功倍、運用不好會自廢武功。

在股災的時間遇上IB、遇上低息槓桿, 也可以說是「運氣」的一種。 (作為基督徒, 我很感恩。)

2. 初戰美股
美股如Apple, Facebook, Google 等耳熟能詳, 日常生活接觸的機會比起騰訊、阿里巴巴或其他香港上市公司還要多。雖然知道是極優質的企業、有深厚的護城河, 但卻一直遲遲未接觸。

終於, 在轉用IB的時候、在十年難得一見的股災中, 筆者開始接觸美股。雖然開始時注碼不敢太大 (事後常常後悔買得太少), 但卻是最佳的時刻。回想起來,也是運氣。

3. 初嘗股災
股市中有句說話: 「沒經歷過股災就不是成熟的投資者」, 這句說話千真萬確。

感恩投資6年以來, 先後從止凡、龔成、鍾記等學習長線投資、股票就是資產、價值投資的選股、估值、資產配置, 建立了一套基礎的投資理念, 然後才讓我接觸股災。如果沒有遇過這些恩師, 股災對我來說恐怕只是「危」, 而不是「機」。

儘管有著「別人恐懼時貪婪」、「愈跌愈買」、「均值回歸」等強大的信念, 但股災的經歷一點也不好受。每天的暴跌、多次的溶斷——當時每日的時間都過得很漫長。

股災, 本來已經會令你的資產大幅下跌。「愈跌愈買」, 意味著你買得愈多、跌得愈多——因為你買的不是最低位(事實上也無人能準確捕捉最低位, 只有事後孔明),投入更多資金後,繼續跌10%、20%、30%。「使用槓桿愈跌愈買」——你的心情會更沉重。

看著自己從大學期間至初職投資5年以來建立的六位數盈利,漸漸歸零(賬面),甚至倒蝕$20-$30萬——即使筆者當時深信只要堅持到底,最後就是價值投資者的勝利,但過程並不容易,人性心理面就是投資路上最大的敵人。假如有一絲不夠堅定、信念不足、假如沒有鍾記同學會的心靈雞湯、圍爐取暖,或者我已一沉不起。

幸好,這個股災接近有史以來最短,只有一個月——雖然是漫長煎熬的一個月。

上述感受,大概只有曾身歷其境才會明白。股災過後閱讀「投資最重要的事」,更是感受良多。

只能說,一路以來,盡是感恩。

4. 投資以來最大升幅
剛經歷過2月至3月的股災, 就經歷最戲劇性的最大升幅。

反彈市的過程, 並不比經歷股災容易。正因為剛經歷過股災, 當股票短期內從低位反彈20%, 你會疑問: 會否再跌? 比之前跌得更多? 是否應該先減持?

筆者在愈跌愈買中雖然有堅定信念, 但在持貨、Let the profit run方面就經驗不足。當納指從6,700點的最低位(事後才知道)反彈至8,100點時, 我動搖了——因害怕再跌, 所以減持了「一半」愈跌愈買的美股, 平手離場

最後事情沒有按照我的劇本(再跌再增持)進行, 納指一路上升至現在執筆時的12,870點。事後回想, 這次減持或許是本年度最大的投資失誤 (如果沒有減持, 現在的回報可能翻倍), 但亦是讓我成長的一課。

5. 初嘗所謂的「財務自由」
儘管如此, 筆者仍然很感恩, 今年經歷了投資以來最大的賬面回報 (只是賬面)。雖然執筆時因著阿里巴巴近月的下跌, 組合賬面回報由最高的43.05%下調至37%, 但仍然錄得超過全年的工資收入, 享受了短暫的所謂「財務自由」。

為何要強調「所謂」和「短暫」? 因為筆者對投資回報有「合理預期」, 知道今年只是特別豐收的一年。未來數年要取得15%的年回報可能亦非常困難, 因為當股價上升後, 預期回報會下跌。在「零息環境」下, 股票雖然水漲船高, 但投資者對股票市場的預期報酬已由7-8%, 下調至5-6%。2021年的投資回報將非常艱難。

「財務自由」下的生活狀態有何分別? 就是沒有分別, 因為這一切只是賬面上的浮雲, 一次大跌就可能歸零, 生活仍是步步為艱的月光族 (是的, 筆者結婚前儲起一半人工, 結婚後就被成為了月光族。)

然而, 這也算是投資路上的一個小里程碑。

6. 2020年投資年結




截至2020年12月31日, 組合投資回報為40.44%, 同期納指回報51.6%、標普500回報27.14%、恒指回報7.59%。 (註: 2020年12月31日作出更新)

十大持倉依次為:
1. 阿里巴巴 (9988.HK + BABA.US)
2. 比亞迪 (1211.HK)
3. Facebook (FB)
4. 台積電 (TSM)
5. 安踏體育 (2020.HK)
6. Google (GOOGL)
7. 騰訊 (700.HK)
8. 必瘦站 (1830.HK)
9. 京東 (JD.US)
10. Apple (AAPL)

槓桿比率為1.44倍。

7. 展望2021年

展望2021年, 投資組合仍然以長線持有優質科網股為主, 配以舊經濟股為輔, 目標是先增長、後現金流。

2021年將會是充滿挑戰的一年, 一方面水漲船高的股票很難再取得高回報、一方面市場普遍預期在疫苗下疫情在2021年會受控, 任何預期以外的發展都有機會成為黑天鵝。

暫時最大看點仍是重倉的阿里巴巴, 期望如果2021年阿里巴巴回歸合理估值 (約$330-$350)、或其他優質股出現估值偏低, 會策略性減持部份巴巴、並適當的降低槓桿比率。

今年一路以來,盡是感恩。

最後, 祝各位讀者身體健康、有穩定經濟收入、並且早日享真財務自由!

免責聲明:以上純粹個人操作,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




2 則留言:

  1. Support!
    祝身體健康!新年快樂!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YK兄!

      我也祝你身體健康、喜樂、平安、早日財務自由!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