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巴菲特處理遺產的方法
早前分享過巴菲特處理遺產的方法 (連結按此), 這方法也適合一般投資者管理退休金。
方法就是固定的股債比例 -- 90% S&P500 ETF (VOO) ; 10% 短年期美國國債 (例如: SHY或IEI),
每月從中領取資金同樣是 90% 取自股票、10%取自債券, 並且每年年頭Re-balancing一次, 將組合再次調整成 90%股/10%債。
以上方法投資者無需關注市場熱度, 非常適合沒有時間管理股票、或是根本沒有足夠財商 (或是太年老了, 有心無力)的投資者。 文章中也提及兩個改良版, 其中一個改良版需要每月關注股市熱度 (偏貴? 偏平?)。在股市偏貴時, 該月只從股票中領取資金; 相反在股市偏平時, 該月只從債券中領取資金, 然後同樣每年年頭Re-balancing一次, 將股債比例調整回90%股/10%債。
上述這個方法比巴菲特建議的方法回報更高, downside protection也更好, 但需要更多時間管理, 也需要足夠的財商。另一個改良方法除了每月關注股市熱度外, 更要關注債市熱度。此方法回報與上段方法相近, 但卻更複雜, 所以不在此詳述。
2. 綠角財經筆記
筆者最近觀看得最頻密的正是此Blog。綠角是台灣投資的著名Blogger (連結按此), 主張每月定額投資全球指數ETF & 全球公債, 比例為 20%全美、20%歐洲、20%亞太、20%新興市場、10%美國公債、10%國際公債,然後長期持有,不擇時進出,每年再Re-balancing一次。
看似簡單、機械化的投資方法,但其實背後是暗藏大量財商知識後悟出的決定。筆者在此推介一下綠角的Blog。
3. <投資金律>
自從上次從博客來買了5本投資巨著後,筆者終於閱畢第一本。<投資金律> 講述投資的四大關鍵,(i)理論 -- 讓筆者以嶄新角度去看股票與債券(風險資產及風險回報)、(ii)歷史 -- 認識歐美史上一次又一次的股市狂歡和崩盤、(iii) 投資心理學 -- 認識自己才是投資最大的敵人、(iv) 投資產業 -- 了解證券公司、共同基金、傳媒等絕非你的幫手, 而是敵人。
4. 三者的共同之處
真要說的話, 三者還真是有三個共通點: (i) 建議投資指數化基金 、 (ii) 強調股/債並存的資產配置、(iii) 長期持有, 不擇時進出。
5. 在強積金(MPF)中實踐
讀畢上述三者後, 筆者認為MPF 是最適合嘗試實踐的地方。
5a. 原因
(i) MPF 無法挑選個股, 投資者本身只能選擇各類基金, 而正好有全球化指數基金、債券基金等選擇。
(ii) MPF的資金無法在退休前取出, 變相投資者無法選擇退出市場, 這大大降低了投資者在大市崩盤時因為情緒而作錯誤決定離開市場的重大風險。
(iii) MPF每月會注入新資金, 可以持續買入基金作長期持有, 並且能每年作Re-balancing。
5b. 過往的MPF策略
過往筆者MPF的策略, 每月投放的資金為 70% 恆指ETF、30%世界指數ETF。
而現有資產, 則會根據恆指股市熱度, 以Ben Graham建議的資產配置方式調整 恆指 vs. 保守基金 (視作有利息的現金) 比例。
而世界指數ETF, 剛採取長期持有策略, 總結如下:
恆指ETF (每月投放70%資金, 股市偏平時增持, 偏貴時減持)
世界指數ETF (每月投放30%資金, 永不減持, 長線持有)
保守基金 (每月不投放資金, 股市偏平時減持, 偏貴時增持)
5c. 未來的MPF策略
未來, 筆者嘗試以 90%股 / 10%債的方式管理MPF。
(註: 筆者使用的是 BCT 銀聯)
(i) 世界股票基金 (指數追縱系列)
-持有約50%美股、25%歐洲、10%亞太(包括中國)、8%日本、5%香港
-管理費: 0.99%
曾經筆者以為BCT 沒有美股指數ETF選擇, 世界股票基金只屬次選。 然而, 讀畢綠角財經筆記及投資金律後, 筆者認同美股不可能是永遠最高報酬的地區 (背後原因還請自行閱讀<投資金律>), 而現在不起眼的 歐洲市場、日本市場、新興市場也有機會在不同時間下成為報酬最高的地區。
因此, 世界指數ETF 不僅不是次選, 更是最佳選擇。
筆者會投放最大量的資金在此 (約60%)。
(ii) 恆指基金 (指數追縱系列)
-追縱恆生指數
-管理費 0.75-0.80%
由於恆指是筆者的能力圈範圍, 筆者會更敏銳香港股市的熱度, 多於世界各地股市的情況。加上筆者看好中國將來在世界經濟的影響, 而恆指就包含眾多最優秀的中國企業 (相信將來中國企業佔恆指的比例會愈來愈多)。
因此, 筆者願意在組合中增大中港股票的佔比, 此為第二大的資金 (約30%)
(iii) 65歲後基金
-持有約 80%債券及現金, 20%股票
-管理費 0.75% (最低管理費的債券基金)
你沒看錯, 這正是政府提出的預設投資策略(DIS) 中的65歲後基金。 筆者發現, 這是BCT眾多選擇中, 投資世界債券 及 最低管理費的基金選擇。筆者亦相信這比保守基金長遠帶來更高的報酬, 同時有更低的管理費。(但同時亦存在更高的價格波動, 即風險)
筆者會投放10%的資金在此。
5d. 總結最新的MPF策略
採取約90%股/10%債的方式, 長線持有, 但亦會根據市場熱度稍作調整 (Calibration) 及定期進行 Re-balancing。
世界股票基金 - 60% (每月同樣會投放60%資金, 但會因股市熱度微調)
恆指基金 - 30% (每月同樣會投放30%資金, 但會因股市熱度微調)
65歲後基金 - 10% (每月同樣會投放10%資金, 但會因股市熱度微調)
6. 未來投資策略
筆者亦不排除在未來調整自己的投資策略, 例如:
(i) 在投資組合中加入適量債券 (暫時偏好美國投資評級短期公司債, 如Vanguard的 "VCIT");
(ii) 在投資組合中加入適量世界指數ETF (暫時偏好Vanguard Total World Stock ETF, "VT");
(iii) 盡量長期持有大部份優質股, 雖會因股市熱度調整股票比例, 但會盡量減少大幅減持50%的情況。
多謝分享
回覆刪除但用盡量長期持有大部份優質股既前題下,資產配置增持現金時,應該減持價格已經接近/高過估值既優質股,還是一d估值長期被低估既股票(例如地產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