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7日星期六

2021年首2月的投資回報及組合回顧 (附持股簡評 + 首次建倉SE)

本來想在2021年第1季結束後來進行回顧,但既然2月份股市出現了明顯的回調, 就提早回顧吧!

截至2021年2月26日, 筆者的持倉如下:

回報方面, YTD的回報為4.45%,同期恒指的回報為6.75%、S&P500 2.12%、納指:2.61%:


由2020年3月2日轉倉IB至今, 回報為47.17%,同期恒指的回報為14.5%、S&P500 29.01%、納指55.34%:


傳統經濟股
1. 清倉了一些傳統經濟股, 包括 新鴻基地產、領展、港鐵、中銀香港、友邦保險、中國平安
清倉主要不是新舊經濟的考慮, 反而是企業的ROE、增長前景能否幫助組合獲取15%年回報的目標、比較之下有沒有更好的潛力投資標的 (即換馬)等。

阿里巴巴(9988.HK + BABA) — 最大持倉
巴巴目前仍是組合最大持倉, 佔40.61%。主要原因是巴巴是市面上少數同時兼備 1)優質股 + 2) 嚴重低估 兩點。基於反壟斷法、近期政治因素、競爭對手的冒起,巴巴成為了暫時失寵股。筆者認為巴巴的基本面並沒有變質,策略為繼續持有直至均值回歸,然後會逐步減持至20%左右的持倉水平。由於已是最大+過量持倉, 暫時不考慮增持。

騰訊(700.HK) — 第2大持倉
首2月增持了騰訊 @ $625。騰訊本來就是筆者最好的的十大股票之一, 當我年初拜讀了唐朝的兩本巨著及騰訊的一系列分析文章後, 對騰訊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筆者目前期望騰訊和阿里巴巴將來成為了組合的兩大持股,因為往後會優先考慮增持,但大概會待股價回落至$500 - $600頭才考慮。

台積電(TSM) — 第3大持倉
沒什麼好說的,其他企業需要花廣告費去增加收入,而台積電卻只是受限於產能。自去年7月建倉後,就沒有再理會,因著股價爆升而晉升第3大持倉。 

京東(JD) — 第5大持倉
筆者非常看好未來10年中國的經濟發展,所以亦會重倉中國股票多於美國股票。中國是人口大、消費能力極強的國家,而電商業是確定性高的增長行業。繼騰訊和巴巴之後,筆者最看好的中國股票就是京東,所以亦重倉,也有在2021年首2個月增持。目前持倉是舒服水平,暫不考慮再增持。

Facebook(FB) & Google (GOOGL) — 第4及第6大持倉
事實上,筆者對FAAMG 5隻股票的評價是相同的。之所以FB & GOOGL的持倉相對較重,是因為這兩隻股票是FAAMG中估值相對比較便宜。Google 的Est P/E (2021-12) 為 26.38倍; Facebook 的Est P/E (2021-12) 為 20.96倍。其中, Facebook最近受政治因素成為暫時失寵股,所以亦獲我多次少量增持。

Tesla (TSLA) 及Sea Limited (SE)
Tesla、東南亞電商龍頭SE 及即將上市的韓國電商龍頭Coupang (CPNG) 暫時是唯獨3隻超高估值/仍然虧損,但獲我看好的股票。 由於風險較大加上估值超貴, 筆者並不會太重倉。
Tesla 不用我多說, 如果股價持續下跌, 會分注少量吸納。

SE是昨晚的首次建倉,極少注作觀察用途。SE雖然被美其名為東南亞騰訊+巴巴,但筆者最看好的仍是電商業務。SE 進駐東南亞電商業務 比Lazada (阿里巴巴旗下) 遲很多年,但卻能快速超越LAZADA成為多個國家地區電商龍頭

SEA 的優勢在於:-
1. 會就不同地區的品味作出不同策略, 例如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的生活文化不同, 採取不同策略; 相反LAZADA因為由中國人管理, 策略比較一成不變
2. 會抄襲LAZADA的推出的新方式,卻做得比LAZADA更好,例如抄襲instagram推出能與用家互動的產品簡介、找大學生直播帶貨帶動熱潮等 (相反LAZADA則重金禮聘明星藝人直播,成本更高但卻被人感覺不普及)
下圖是2020Q4 東南亞六個主要國家的電商競爭情況,可見SE作為後起之秀真的很強。

如有興趣了解SE更多, 可參考以下文章:
https://thelowdown.momentum.asia/how-did-shopee-overtake-lazada-as-the-leading-ecommerce-firm-in-sea/

至於即將上市的CPNG, 看片最實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rfBUaTDEUE

對筆者來說, 電商是高確定性的增長行業, 放眼東南亞地區及韓國也一樣, 這也解釋了為何我會願意花小注金額投資這些超高估值/仍在虧損的企業


免責聲明: 以上純粹筆者個人操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021年2月26日星期五

P/E 仍是大部份企業估值的根本

現時一些極高估值的企業狂熱, 動輒就百倍/千倍P/E, 亦有很多企業仍在虧損狀態, 投資者以P/S (Price-to-Sales Ratio) 去進行估值。

回歸基本步, P/E 仍是大部份企業估值的根本, 也解釋了為何最近十年期國債息率上調會對企業的高估值有影響。

P/E與無風險利率

P/E (Price-to-Earning Ratio 市盈率) 的倒數是要求回報率

一般來說,無風險利率(即十年期美國國債息率)一般在2%。

美國國債作為股票的投資替代品,由於股票存在一定風險(當然也存在一定增長),是風險資產的一種,所以股票的要求回報率一般是無風險利率的2倍,即4%,才有吸引力。

1 / 4% = 25倍P/E

一間普通的企業 (也包括大市與標普500), 合理P/E約為25倍。如果一間企業的質素較差, 就不值25倍P/E, 可能只有20倍、12倍 etc.

相反, 如果該企業非常優質,具穩定盈利、強大自由現金流、財務健康、強大護城河,盈利和收入高速增長等,就值得給予更高的30倍P/E。

優質股30倍PE的源由是這樣來。

以上已考慮10年期國債上升至2%的正常情況, 所以即使10年國債息率升至2%水平, 只要持股的估值 (P/E)合理, 其實也不用擔心。


仍在虧損的企業

所有企業,不論是百倍或千倍P/E、 仍在虧損使用P/S等,

最終達致穩定盈利的,也必定是根據以上原則去給予 25-30倍P/E估值,高估值只會是短暫,不會是永恆。

所以另一個估值方法,也是所有企業通用的估值方法, 是估算何時開始產生穩定盈利,給予合理P/E, 再折現回現在2021年。

這就是現金流折現法的思維模式,而不是真係要計DCF (Discounted Cash Flow)

舉一個例子:

如果一間優質企業(注意:必須是優質)現在仍然虧損,預計2030年開始可以產生穩定盈利$100億USD、而且之後保持優質,每年有15%的收入&盈利增長

取30倍P/E, 2030年估值為: $100億 x 30 P/E = $3000億USD

由於現在是2021年,以上估值需要折現。

假設追求投資組合15%的回報,以15% 折現 (如果只追求7-10%回報,建議只投資大市ETF。筆者認為10-15%是一個基本的折現率)

$3000億 / (1.15)^9 = $852億

這間公司現在只值 $852億。

再給予安全邊際(一般15-25%),25%安全邊際下:

$852 x 0.75 = $639億

低於$639億的市值買入, 才是容錯率相對比較高、估值比較合理的投資。

各位不妨檢視一下投資組合中的高估值/未有盈利股票,看看能否通過上述估值測試。

(相信大部份也不能通過...)


如何應對零息甚至負利率環境

即使國債利率只有0-1%, 也應該用2% 作估值,因為0-1%不會是常態

但如果國債息率超出2%,就會開始對大部份估值合理的股票產生嚴重影響。

舉例,當國債息率升至4%, P/E = 1 / 8% = 12.5倍, 相等於大部份股票(包括市場)的估值都會腰斬。但同樣亦要注意, 國債息率高企是短暫還是常態?根據過去歷史, 國債息率2-3%是常態, 而超過2%時需要密切留意。


能夠估算盈利才算能力圈

以上估值方法需要估算一間企業未來數年的盈利。

如果無能力估算一間企業可以產生多少盈利、大約何時可達致盈利,咁呢間企業大概不在你的能力圈

估算盈利可以使用任何方法、參考任何資料,但必須摸得著頭腦。

一間企業即使在能力圈內,也有機會分析錯誤導致犯錯(虧損);

但如果不在能力圈內, 想不犯錯(虧損)就只能多得運氣。

如果一間公司不在你的能力圈仍堅持要投資(不論是否跟風),你就要有犯錯(虧損)的心理準備。

而避免以上情況發生,這就是巴菲特的rule 1 & 2 — Never lose money 的正解。

簡單而言,就是「只投資在自己能力圈內的公司」。


結語

心水清的朋友,就會知道上述內容並非我原創,筆者只是理解了唐朝的知識和投資體系(我認為是最正統的價值投資體系),經消化後再用自己文字表達出來而已。

順帶一提,以上內容其實是今天Lunch hour時,在一個投資Group的小小分享,希望對讀者有幫助!


免責聲明: 以上內容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